新物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科技

光伏进入寒冬? 裁员、减产、价格战,寻找海外“新大陆”

时间:2024-01-06 15:09:21
然而,2023年这个冬天,“隆基绿能要裁员1万人,晶澳科技计划裁员15%”这则未知真假的消息传出,瞬间让整个光伏行业感受到了阵阵寒意。总之,面对新一轮超常规产能过剩、疯狂“价格战”,中国光伏企业正在经历“寒冬”并力图穿越周期。

光伏进入寒冬? 裁员、减产、价格战,寻找海外“新大陆”

光伏“老大哥”或正在筹划大规模裁员。

曾几何时,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光伏企业被视为新能源“皇冠上的明珠”,一路上坑蒙拐骗,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2023年冬天,“隆基绿能将裁员1万人,晶澳科技计划裁员15%”的未知真假消息传出,瞬间传遍了整个光伏行业。

据凤凰网了解,隆基绿能本轮裁员主要针对入职不足半年的应届毕业生。 具体裁员人数尚不清楚。 不过,一位被裁员工表示,本轮裁员中,他所在团队的应届毕业生全部被裁。 整个基地一百六十名应届毕业生,只剩下十人左右。

早在2023年11月,一名隆基绿能员工就在同事发来的邮件中看到了公司的裁员方案,其中提到,对于学校招收的新员工、应届毕业生以及尚未转正的员工,要“迅速识别并淘汰”。迅速地。” ,认定标准主要是这个人是否“成本高、值得”。

不仅仅是隆基绿能。 “成本高吗?值得吗?”的考虑背后隐藏着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近三年的快速增长,整个光伏行业正在进入前所未有的“寒冬”。

裁员、减产?

隆基绿能裁员的消息传出后,其市值从最高5000亿元跌至1600亿元。

隆基绿能部分部门将于2023年12月上旬发放试卷,以考试形式实施“末位淘汰”。 理论考试排名倒数10%且未转正的员工,不得转为正式员工。 此外,举报的宿舍内吸烟、人员走动时不间断供电、乱七八糟等违纪行为也不会得到纠正。

据隆基绿能员工介绍,每个业务部门都会分配不同的裁员目标,一般为20%-30%,有的部门高达50%。 这个指标数据不是指人数比例,而是指费用比例。 据此评估,本轮裁员人数或将超过1万人。

对于这一轮裁员,内部有一个比喻:“三个人做五个人的工作,拿四个人的工资”。

对于网络上的裁员传闻,隆基绿能秘书室相关人士向媒体回应称,每年年底,公司都会根据年度业绩考核和业绩变化,进行一些正常的组织优化。整个市场。 对于市场传闻的裁员人数,公司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比例或数字。

招聘和裁员是市场经济中的普遍现象。 然而,比人员流动更具穿透力的是光伏企业规划产能的落实情况。

隆基绿能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并于2012年4月上市。据了解,隆基绿能目前在中国拥有8大产业集群,分别是云南、宁夏、江苏、陕西、浙江、安徽、青海、山西。 其中,云南、宁夏基地是全国最大的两个工业基地。

陕西产业集群下的西安高岭电池厂和西咸电池厂是此次收缩的两大基地。

隆基绿能员工表示,隆基高岭基地原在建的光伏电池生产线预计可提供约1000人就业。 然而,就在厂房框架、梁柱搭建完毕,基坑挖好后,2023年12月上旬工程突然停工。

隆基绿能并不是唯一一家进行减产和停产的公司。 作为光伏电池龙头企业,爱旭股份传出将减产30%; 押注异质结电池的东方日升能源则传出将减产15%,减产主要是电池; 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公司也在降低相关生产线的开工率。

光伏企业减产关停已有大背景。 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各大光伏企业以“军备竞赛”式扩产,推动我国光伏供给逼近2023年产能峰值。全球需求端合计不足这个数字的一​​半。

供需严重错配,导致光伏企业利润严重下滑。 2023年三季报显示,隆基绿能当季净利润同比下滑44%至25.15亿元。

对此,隆基绿能总经理李振国2023年10月31日表示,“近期,光伏组件环节出现了接近1元/瓦成本线的非理性价格。 现阶段、这个价格水平,整个产业链很难盈利。 ,每个人基本上都在为生存而挣扎。”

疯狂的“价格战”

李振国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光伏产业产能明显过剩。 “任何人类能制造的东西,短缺必定是周期性的,过剩才是常态。”

2023年,光伏组件价格将从2元/瓦的水平下降到目前1元/瓦以下的水平。 价格“腰斩”,模组厂商利润首当其冲。 零部件降价引发了“连锁反应”。 产业链各环节不同程度降价后,各环节开工率有所下降,生产节奏放缓。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光伏组件招标市场中,中标光伏组件采购项目约34GW,均价1.098元/W。 与年初1.8-1.9元/瓦的水平相比,组件价格已近一半。

而且,这种极低的价格或许还没有结束。 例如,2023年12月6日,中核惠能光伏组件集中采购中,参与招标的组件企业报价普遍低于0.95元/瓦,部分企业甚至曝出约0.86元/瓦的低价。瓦。

除了价格屡屡走低、产能过剩之外,还有其他原因。 2023年,一些效率较低的企业的产品已经跟不上主流产品的质量,所以只能降低价格。 此外,此前出口的光伏产品在一年后被退回中国。 当时的先进产品已经成为落后产品,只能低价处理。

这使得情况变得异常复杂。 也许这一轮光伏“价格战”不会是最好的,只会是更多。

随着零部件价格逐渐下降,一些企业仍在努力清理库存。 因此,元器件价格乱象应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现在可能每个公司都在等待这段时间之后价格恢复正常。 如果零部件保持在当前的价格范围内,也许没有公司能够生存。

2023年三季报发布后,市场悲观情绪急剧上升。 除隆基绿能外,其他光伏企业业绩也出现明显下滑。

其中大全能源、TCL中环、爱旭能源三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出现下滑,营业收入分别为35.53亿元、137.56亿元、63.68亿元,同比下降57.38%、57.38%。分别同比增长%。 24.19%、35.3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6.89亿元、16.52亿元、5.7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87.61%、20.72%、27.14%。

资本市场上,光伏板块个股股价也是“跌跌不休”。 其中,隆基绿能股价已从2021年11月30日73.2元/股的高位下跌至目前约21.22元/股的水平,跌幅超过70%。 爱旭股价也跌至15.82元/股,较2022年11月30日历史高点36.19元/股下跌56%。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近日市场传出消息称,“老大哥”隆基绿能将裁员1万人,爱旭股份将电池板块减产30%。 此外,零星消息还传出不少光伏企业正计划减产、关停、裁员。 不少龙头厂商的裁员比例甚至高达15%-20%。

光伏出口需要“新大陆”

整个光伏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光伏企业“价格战打得很激烈”。 看来光伏企业别无选择,只能从需求端想办法。

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前10个月,我国光伏制造端(硅材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多晶硅产量约114万吨,硅片产量约460GW,电池片产量约404GW,光伏组件产量约367GW,同比增幅分别为86%、79%、74%、分别为72%。

2023年12月15日,在2023年光伏行业年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会长王勃华表示,“要说今年行业的热词,一个是过剩,一个是过剩”。就是降价。” 从2023年2月开始,光伏组件价格一路下跌。 年初价格为1.9元/瓦。 至10月30日,开标价首次低于1元/瓦,随后本次中标价整体低于1元/瓦。 哇,只持续了一个月左右。

随着光伏产品价格下降,出口也“量增价跌”。 从数量上看,受海外市场需求拉动,2023年1月至10月,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量分别为55.7吉瓦、32.4吉瓦、177.6吉瓦,同比增长90% 、 72% 和 34% 。 不过,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约为429.9亿美元,同比下降2.4%。

目前,欧洲仍是我国光伏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约占出口额的52.9%。 但与2022年同期相比,光伏产品出口欧洲的比例下降了约两个百分点。 这可能预示着一种趋势。

2023年是欧洲消化库存的调整期,供需矛盾凸显。 欧洲的光伏需求可以通过库存来满足,但国内企业仍在不断生产新产品。 因此,欧洲光伏市场经历了供给过剩时期,相对落后的中小型光伏企业面临退出市场的风险。

王勃华介绍,光伏组件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 2022年排名前三的出口国荷兰、巴西、印度份额在2023年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头部市场集中度下降,新兴市场发展迅速,如巴基斯坦、沙特等。

从全球范围来看,光伏市场依然广阔。 世界欠发达地区的市场潜力“几乎相当于10个欧洲”。 全球中低纬度地区存在大量电力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光伏需求持续增长。 比如沙特、伊朗、古巴等国家光照条件好、国土面积大,特别适合安装光伏。

2023年11月9日,在第十四届财新峰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常继文表示,我国新能源产业要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路”,那里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当然,“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虽然发展潜力巨大,但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可能不是很好,有些地方还存在其他风险。 因此,光伏企业在开拓这些市场时通常持谨慎态度。

总之,面对新一轮超常产能过剩和疯狂“价格战”,中国光伏企业正在经历“寒冬”,努力渡过周期。 尽管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在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下,100多个国家正在追求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提高三倍。 虽然有痛苦,但希望依然存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嘉善,36氪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