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红房子医院隋龙教授:关注HPV感染风险,预防不止宫颈癌
上海2024年7月31日 /美通社/ -- 近年来,HPV作为宫颈癌的头号病因频频刷屏,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HPV预防,主动了解HPV相关科普知识。事实上,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可能导致宫颈癌、肛门癌、阴道癌、外阴癌、阴茎癌、口咽癌、癌前病变等一系列疾病,其中口咽癌归属于头颈部肿瘤。恰逢7月27日世界头颈癌日,新华网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宫颈疾病诊治中心学术指导隋龙教授,解答更多关于HPV引发疾病和预防的问题。
HPV和宫颈癌以及其他相关癌症是什么关系?
隋龙教授介绍,HPV是英文名Human Papilloma Virus的缩写,H是人类,P是乳头瘤,V是病毒,中文名是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易感染人体表皮和黏膜鳞状上皮的病毒,它可存活于皮肤和黏膜上。
HPV已被发现有两百多种型别,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根据致癌性的不同分为高危型别和低危型别。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高危型别HPV有14种。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可能导致宫颈癌、肛门癌、阴道癌、外阴癌、阴茎癌、口咽癌、癌前病变等疾病。除此之外,低危型HPV比如6型、11型,也会引发皮肤科的一些疾病,比如男女性生殖器上的尖锐湿疣等。
HPV感染的途径有很多,主要通过密切的皮肤接触,绝大部分是性行为传播,还有比较少见的情况,比如说母婴传播,共用公共卫生洁具传播等。一项基于美国人群的研究显示:在至少有1个异性伴侣的人中,女性一生中感染HPV的平均概率为84.6%(范围:53.6%–95.0%),男性为91.3%(范围:69.5–97.7%)。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开始性行为后,无论男女,都有可能感染HPV并引发相关的癌症。换言之,有非常高比例的宫颈癌、肛门癌和口腔癌等癌症和HPV有关。99%以上的宫颈癌都跟HPV感染相关。宫颈癌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病因非常明确、可预防的癌症。在口腔癌,这个比例约70%—80%,高达80%—90%肛门癌和HPV感染有关。
哪些是HPV感染的高危人群?
隋龙教授进一步阐释了HPV感染高危人群的定义,在同样的生活工作环境条件下,更容易感染HPV,或者说感染HPV之后更容易罹患宫颈癌或者相关癌症的人群。
容易感染HPV的人群,有可能是性工作者人群,也有可能是性行为起始的年龄比较早、性伴比较多,或者流产分娩年龄比较早、次数比较多,这些情况都增加了HPV感染的风险。
还有一部分,就是感染HPV之后更容易罹患宫颈癌或者相关癌症的人群。感染HPV的人群中,90%不需要任何干预,经过一年到两年的时间,通过自身的免疫力就可以清除掉HPV。所以免疫力正常状态就非常重要。有5%—10%的人群,感染HPV后,经过一两年还清除不掉,就叫持续性感染人群,这部分人群是高危人群,需要定期检查。还有一些免疫力低下的这部分人群,比如说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都是HPV感染及相关肿瘤发生的高危人群。还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会导致人体机体免疫力的下降,降低阴道宫颈黏膜的抵抗力,更容易感染HPV,更难清除。
年龄也是HPV感染的相关因素。隋龙教授强调,中国女性HPV感染高峰有两个高峰,一个是"17—24岁",第二个是"40—44岁"。随着年龄增加,机体免疫力变差,清除病毒的能力也随之下降,相应HPV感染风险也会随之上升。若干年后,HPV感染相关的癌前病变、宫颈癌的发病率也会形成一个高峰。
如何避免HPV感染和宫颈癌?
"以前临床碰到30岁出头的宫颈癌患者,我们妇科医生都很震惊。现在这些年轻患者都很常见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宫颈癌的发生和HPV感染时间长、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等诸多的因素都有关系。" 隋龙教授介绍道:"最近我还碰到至少两例70多岁的宫颈癌患者,因为突然间阴道流血做检查,发现时已经是到处转移的晚期宫颈癌,其中还有1位年轻时是医务工作者,所以预防HPV和宫颈癌的科普宣教非常重要,要通过媒体和专业人士进行科普教育的宣传,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宫颈癌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三级预防体系。世界卫生组织在2020年发布了《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十部门也联合印发了《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都提到了三级预防具体的量化指标。
一级预防就是病因学预防,主要措施是提高15周岁以下女孩的HPV疫苗接种率,以及提高宫颈癌和HPV致癌知识的知晓率。有充分的研究证明,HPV疫苗接种是可以预防宫颈癌的。
二级预防是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通俗地讲就是成年女性的定期妇科体检,包括宫颈细胞学、宫颈HPV核酸检测等。
三级预防主要是针对已经罹患宫颈癌的妇女,通过规范的诊断和治疗延长她的生命,提高她的生活质量。
所以呼吁9-45岁女性尽早接种HPV疫苗、定期筛查,同时HPV的感染风险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