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科技

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阅读65本书,俞敏洪这样说

时间:2023-12-16 14:12:25 佚名
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说到:自有文字以来,书籍也就随之诞生了。在商朝时候,人们把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青铜器出现后,人们便把文字刻在青铜器上,这便是书籍诞生的原型。

许多人都认为犹太人这个民族是非常的聪明的,许多伟人都是犹太人,就连获得诺贝尔将的也是犹太人居多。难道这仅仅是因为他们身为犹太人,仅仅是因为基因上的问题,就使的他们比我们聪明许多吗?

根据权威机构的有关数据统计,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阅读65本书,读书·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曾经在演讲中提到,我们国家的国民普遍都不喜欢读书,最应该读书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普遍不读书了。

我国自1980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图书交易博览会发展至今已经发展为一个全民阅读的文化盛事了。中国为什么要不断促使全民阅读,去宣传全民阅读,因为当一个民族都不读书的时候,那么这个民族离消逝也就不远了。

推行全民阅读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人们能在阅读中感知文化的魅力,是为了人们能在阅读中推动文化的发展,是为了人们能在阅读中弘扬主流的价值观。

在现在这个社会,许多不读书的人挣到的钱反而比经常读书的人挣到的钱都要多得多,也就出现“读书无用论”这一类的说法,当然其实这也是从“百无一用是书生”转变过来的。

喜欢这种言论的人,其实都是不怎么读书的,然后随便找着一个理由去安慰着自己,让自己不去读书成为一个正确的选择,无非就是一种自我暗示,自我安慰罢了。

日本一年平均每人阅读45本,而中国,一年平均每人阅读的书籍却不超过5本。有人说,这不过是因为中国的人口占比的数字太大,有着14亿人的缘故,若是就读高校的学生,肯定不止这么少。

但据调研可知,

他还讲到,自己在北大演讲时候曾经问过北大的学生,每年读书超过30本的学生请把手举起来。然而在这一个问题中,举起手来的学生连三分之一都不到,最好大学里的学生平时都不怎么读书,那其他学校里的学生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说,之所以获得诺贝尔将的犹太人占比居高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基因问题,而是因为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对于未知探索的热情,远不是我们可以比拟的,因为这个民族喜爱读书,才造就了出了这么多的伟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

除了创新之外,读书还有什么用呢?网上曾经流行了一个视频,在刘备、关羽、张飞结义之时的对话。关羽与张飞的对话真的就显示出了读书与不读书之间的区别。

关羽对刘备说:“从今往后,关某之命既是刘兄之命,关某之躯既是刘兄之躯,但凭驱使,绝无二心。”张飞在一旁也抱起拳说:“俺也一样!”关羽继续说:“某誓与兄患难与共,终生相伴,生死相随。”张飞紧跟着:“俺也一样!”关羽此时眼角含泪:“有渝此言,天人共戮之。”张飞依然:“俺也一样!”

人,为什么要读书?当我们向爱人表白的时候,是不是通常只会说一句我爱你,但若读书后,我们是否能对他说一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或者“春风十里,不如你”来一表自己自的爱慕之情,当与爱人起誓不分离的时候,是否也能说上一句“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呢!

当看到壮美山河的时候,是否脱口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感叹;失恋时是否能想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感叹与“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胸怀。

小结:

中国之所以有着这5000年不逝的文化传承,正因为有书籍的存在,前人们把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都记录到了书籍当中去,而我们便能从中获得他们思想,可以说,是书籍,才让我们得以站在了他们的肩膀上面。

或许俞敏洪说中国所有的创新口号都是空的,我们现在还不能反驳他,但我相信,当全民阅读成为常态,中国创新将会成为一个新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