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科技

2023年汽车市场大盘点:智能化、出海成关键词,价格战还在加剧

时间:2023-12-30 15:30:37 小新新
汽车战役未完。文 | 科技四少Ultra,作者 | 尼古,编辑 | 尼克2023年,原本是经济复苏、汽车行业值得期待的一年。不过,在这一年接近尾声时,却似乎有些
汽车战役未完。

文 | 科技四少Ultra,作者 | 尼古,编辑 | 尼克

2023年,原本是经济复苏、汽车行业值得期待的一年。不过,在这一年接近尾声时,却似乎有些“草草收场”的意味。因为相比2022年,汽车质量问题、行业价格战等,都是老生常谈。

不过,据观察,2023年汽车行业在延续了新能源汽车逐渐代替燃油车大趋势的同时,也有一些行业精彩在轮番“上演”,同时也一些行业新动向,让人们对2024年的汽车行业市场,仍然充满期待。

例如,传统燃油车在新能源汽车的挤压下,不断降价甚至有打对折的倾向,而新能源汽车厂商也在价格内卷之中,销量及业绩表现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最明显的差别在于,以理想为代表的车企依然保持强劲的业绩增势,而以蔚来为代表的车企,也在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双双失利。

与此同时,在国内汽车市场逼近天花板时,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品牌都不约而同地押注海外市场,共同奔赴星辰大海。那么,在行业依然是一片混战之时,2024年汽车行业将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惊喜?我们通过2023年汽车行业大事盘点,或许可以提前看到未来!

01 燃油车大势已去,价格即将腰斩

天下大势,无人能挡。当新能源汽车逐渐代替燃油车、在汽车市场唱主角时,传统的燃油车,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随着市占率下降,部分在售的燃油车,也不得不以降价的方式来维持销量。

例如,雪铁龙C6原本是一款21.68万元起的合资B+级轿车。在这一轮的“降价大潮”中,其降价幅度达到40-50%,甚至只要12万就能入手。很显然,这对于往年的汽车市场而言,是极为罕见的。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降价潮多以厂商的名义直接下场,而不是4S店经销商打折。

无独有偶,上汽大众官方宣布,至2023年12月31日,购买途昂、朗逸、途岳、帕萨特、途观L等车型均可享受综合优惠政策,最高综合优惠5.8万元。

新能源汽车成为燃油车的替代品,只是燃油车降价的原因之一。实际上,此前的5月8日,生态环境部、工信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有关事宜的公告》。公告明确了自2023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在此背景下,车企或经销商也需要在限期内清理完“国六b非RDE车型”,甚至有消费者因此“捡漏”。无论这些“短平快”的临时政策,还是2022年停止补贴的长期政策,都预示着燃油车或大势已去,被新能源汽车替代的趋势,几乎不可逆转。

02 新能源汽车竞争加剧,价格战升级

相比燃油车是受时代趋势、行业政策等原因而被迫降价。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背后的动机则是为了销量,或者为了“打击”竞争对手。正如理想创始人李想所言:价格战,不会帮到自己,但会打击对手,当大家都在打价格战的时候,所有人都受伤的局面。

车企集体降价的第一次热潮,是在2023年8月中旬。彼时,包括特斯拉、极氪、零跑、哪吒、欧拉、上汽名爵、上汽大众、奇瑞新能源在内的8家车企,相继推出了相关的降价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降价幅度较大的极氪汽车。据了解,这一轮降价潮中,极氪2023款极氪001中的YOU版、ME版、WE 版分别降价 3.7 万元、3 万元和 3.1 万元。同时,上述三款车型仍可享受免费选装极境蓝外饰整车质保6年或 15 万公里等常规保障权益,限时8.11-12.31。

临近年底,年中持续的价格战也进一步升级。以最近的12月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近20家车企启用价格手段,而参与价格战的,多数是新能源汽车品牌,甚至有车企在一个月内降价三次。

据媒体报道,12月的第一天,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头号玩家比亚迪,就宣布旗下旗下王朝系列主力车型降价促销,其中比亚迪秦PLUS DM-i冠军版直接降至8万元区间。

蔚小理中炙手可热的小鹏汽车,12月以内更是连续三次降价。据了解,小鹏先后对旗下小鹏P7i、小鹏G9、G6等实施降价“策略”。降价幅度从1万元-2.6万元不等。

与之类似的,还有造车新势力中的零跑汽车、长安旗下深蓝汽车、以及深蓝的兄弟品牌启源、长安UNI等品牌,纷纷推出了高至数万元的优惠活动,只是优惠形式有些是补贴,有些是直接降低“吊牌价”。

对于新能源车企集体降价现象,业内人士的普遍观点是,2024年“价格战”或许仍是主旋律,而在这样的行业发展态势下,行业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也将进一步呈现,甚至会导致一些车企因为竞争压力过大而不堪重负,而倒在半路上。

03 有人业绩坚挺、有人掉队,几家欢喜几家愁

2023年的汽车市场,虽然用“腥风血雨”来形容有些夸张,但是其竞争惨烈程度,依然惊心动魄。过去一年,最受关注的,当属9月份时,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被传“借去慕尼黑车展的时机实际是跑路了”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10月中旬,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威马汽车申请破产重整,申请人正是威马汽车自身,办理法院为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该消息也进一步让威马此前被传陷入经营困境的传闻,得以坐实。

要知道,威马汽车曾经也是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重量级玩家,先后融资超过400亿元,而且资本方不乏上汽集团等汽车企业,还有百度、腾讯投资、红杉中国、红塔集团等明星机构。

尽管对此威马汽车发布告知函称,法院已受理预重整申请,不会躺平更不会倒下,将积极自救。但是由此折射出来的行业竞争态势,却令业界人人自危。

同样陷入困境的,还有定位相对高端的蔚来汽车。此前蔚来汽车也是行业的佼佼者,不过如今已有掉队之势。以刚刚过去的11月份数据为例,理想和小鹏11月的销量都位居前三,而蔚来则以15959的交付量,退居第二梯队。而且,相比其25万辆的年度销售目标,蔚来截至11月份的销量仅有11.1万辆,目标完成率尚不及50%。

而2023年以来,小鹏汽车的销量虽然在快速“爬坡”,甚至在新车型的加持下,小鹏汽车10月、11月销量均突破2万辆。但是销量增长并未改善亏损情况,根据第三季度财报,其净亏损达到38.9亿元,同比增长63.6%,毛利率为-2.7%,收窄1.2%。在盈利压力之下,小鹏汽车的市值也不及蔚来汽车、无论在港股还是美股,甚至不及理想汽车的二分之一。

相比之下,理想汽车算是“蔚小理”中最能打的品牌之一了。在销量“打底”之下,理想汽车在资本市场也十分得意,不仅市值已经超出蔚来和小鹏汽车的市值之和,而且也成为蔚小理中唯一实现盈利的企业,而从数据来看,理想汽车已实现了连续四季度盈利,而小鹏与蔚来依然在亏损的泥潭中挣扎不已。

由此可见,一片混战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各大头部企业你追我赶,呈现的结果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除此以外,目前行业玩家数量还在增加,2024年的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例如,1个多月之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77批),小米汽车有两款车型出现在公告目录第一、二排位置,小米汽车正面照首次曝光。这也意味着,小米造车已经拿到了“准生证”,而随着小米汽车于2024年步入量产阶段,行业也将增加一个实力玩家。

据媒体报道,小米自研端到端感知决策大模型全球首次应用于量产车。而小米表示,2024年小米智能驾驶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由此可见,行业格局悄然改变的背后,也是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产品力、渠道资源之争,资本之争、品牌之争、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之争。在这样的行业态势下,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也注定会“好戏连台”、更加“精彩”,甚至行业格局也会因此改组。

04 质量问题仍是车企头号难题,智能化成大势所趋

一直以来,汽车行业的质量问题,可谓老生常谈。过去一年,各大汽车品牌依然是质量事故不断。例如,在安全隐患方面,根据目前的情况,新能源汽车在剧烈撞击之后有不小的可能性会产生电池燃爆,并且和传统油气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发生爆燃的时间往往会比较短。

6月5日,一份上汽大众撞击收费站之后迅速起火燃爆的视频在网络上大肆传播,而根据杭州市公安局公路交通警察支队发布的警情通报,彼时一辆浙A牌照的新能源汽车从S2沪杭高速驶出杭州收费站的时候,以较高的速度碰撞收费站设施后迅速起火,造成车上4人死亡。

实际上,此类事件并非个案。10月中旬,媒体报道称,一辆室外新能源面包车起火,波及周边另一辆面包车及数辆电动自行车,虽无人员伤亡,但是从现场起火的图片来看,令人触目惊心。

新能源汽车质量问题频发、自燃等恶性事件也引发了车企对汽车质量的高度关注。例如,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保时捷在美召回超4万辆新能源汽车,原因是用220V插座充电,存在起火风险。

除此以外,智能科技时代的来临,也让一些新能源车企不约而同瞄准了自动驾驶、智能汽车等领域。最明显的变化便是,各大头部企业在这些智能科技的研发方面不断加码,加速智能汽车的研发与推广。

以自我定义进行“全栈研发”的蔚来为例,据此前蔚来披露的数据,过去五年多,蔚来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已超300亿元。而截至2023年10月底,蔚来全球申请中及已授权专利总数达7600件。

据了解,“蔚来技术全栈”包括了芯片和车载智能硬件、电池系统、电驱及高压系统、车辆工程、整车全域操作系统、全景互联、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慧能源、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全球数字运营等12项关键技术领域,满足蔚来平台化、生态化的研发和运营需求。

无独有偶,在12月26日举行的问界M9及华为冬季全场景发布会上,问界M9正式发布,共推出4款车型,售价46.98万-56.98万元。而搭载华为最新全栈技术解决方案的问界M9,也成为目前炙手可热的车型之一。

据了解,该款车型由赛力斯汽车领先增程技术加持,续航可达1402公里。据媒体报道,该款车型目前大定已经突破 2 万台。众所周知,华为背书的问界汽车,一直有着“科技”标签加持,在华为软硬件技术做后盾之时,问界甚至成为智能化汽车的代名词。

除了续航时间优势,拿走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外,以“智能、高效、无感”为核心的增程技术,更是以问界M9为代表的系能源汽车的最大卖点。

通过头部企业不断加码智能技术研发不难看出,车企智能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拥抱智能汽车也是必然。

05 车企集体出海,是开往险滩还是星辰大海?

在汽车质量与智能化标签的加持下,国内车企出海,也几乎成了行业共识。例如,在9月初的2023慕尼黑国际车展上,就出现了比亚迪、赛力斯、小鹏汽车等一些熟悉的中国车企的身影。而据上半年数据显示,我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国;全年出口有望超过500万辆。

值得关注的是,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取得了明显增长。数据显示,11月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达33.3万辆,同比增长75%,环比增长5%。

国内车企集体出海,除了受国内汽车增量市场见顶等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等宏观利好因素有关。

而且, 从2022年12月31日起,国家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不再发放补贴后,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依然让一些消费者有些望而却步,甚至对比性价比之后无奈选择燃油车,也是新能源车企不得不寻找新出路、新增量的关键原因。

据相关机构预测,2024年以后,我国汽车品牌出海将会进一步“深化”,而且中国自主品牌在海外实施本土化运营也将成为大势所趋。有数据表明,2030年,海外销量中,贸易出口和海外工厂销量占比将达到50∶50。

这也意味着,企业出海不只是在海外销售,更会在当地开设工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而在新能源汽车势不可当之时,虽然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出海仍将面临重重困难,但是也必将在全球汽车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甚至与燃油车平分秋色,并在国内逐渐成为真正的“国产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