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重金升级WiFi7,最终却不如WiFi6、WiFi5用户?
花重金升级WiFi7,最终却不如WiFi6、WiFi5用户?
关注互联网的朋友可能知道,WiFi7终于在国内推出了。
但谁能想到,一些刚刚推出的千元机,连现在主流的WiFi6都不支持,只支持WiFi5。 。 。
托尼知道,一定有人想说:使用廉价老技术的千元机怎么了? 这不也是性价比的一部分吗?
还有,“我用的是WiFi5,为什么我不觉得WiFi5网速不够?”
说实话,如果只看表面,这确实有道理。
根据我们的测试,就实际体验而言,除了峰值速度之外,WiFi5和WiFi6的差异确实非常有限。
即使在高度复杂和压力很大的网络环境中,它们的性能也没有什么不同。
那么,使用旧技术真的没有成本吗?
事实上,是有的。
然而,其价格由使用先进技术的用户承担。 。 。
事情是,WiFi6在被称为“WiFi6”之前,它有一个更形象的名字:High Wi-Fi。
除了每代升级所能实现的最大速度提升外,WiFi6的最大卖点还在于它拥有多项新功能,可以使无线网络更加高效。
然而,这些优化仅适用于 WiFi6 或未来更先进的 WiFi 设备。
相反,每次有WiFi5设备连接网络时,这些优化效果都会减弱一点。 。 。
其中最容易受到攻击的是“拼车”功能,科学上称为 OFDMA(正交频分多址)。
在WiFi6之前,WiFi就像传统的出租车。 只要上车,途中就不能再接人,即使车里还有空位;
旧的WiFi设备总是有自己的私家车。
WiFi6是网约车服务,开通了拼车服务。 只要车上还有座位,就可以沿途继续插上其他用户;
WiFi6的高效率体现在其低“空置率”。
那么,如果一些WiFi5设备混入繁忙的WiFi6网络中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想象一个场景:
火车站拥挤的出租车候车区,各种设备一一排队,大家都支持拼车,总是想办法坐满每一辆出租车;
直到有一个WiFi5设备排队,它一挥手,阻止了其他试图拼车的设备:哎,没想到,我不支持拼车。
接下来还在排队的设备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明显空座的车开走。 。 。
只要繁忙的WiFi6网络中存在WiFi5设备,WiFi6网络就会因为“不支持拼车”而损失效率;
然而,这些使用过时技术的设备不会花费任何成本,也不会受到影响。 。 。
拳头硬吗?
还有一些会让你的拳头变得更硬。
从WiFi5开始,路由器开始使用一种可以同时向多个设备发送数据的技术,称为DL MU-MIMO(下行多用户多输入输出)。
通过这项技术,路由器可以同时向多部手机发送不同的数据,大大增加了WiFi网络的容量;
然而WiFi5时代的这项技术只解决了一半的问题。
路由器现在可以分组发送消息,但是手机向路由器发送信息时,仍然必须是一对一的。
这就导致当同一个WiFi上的设备太多时,必须轮流上传。
这不仅增加了网络延迟,还减少了网络带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WiFi6引入了相应的UL MU-MIMO(上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可以同时接收多个设备发送的信息。
现在,多部手机只要使用特殊的“语法”,就可以同时向路由器上传数据!
但是,但是,大家应该都能猜到。 。 。
由于WiFi5设备无法理解WiFi6特有的这种“语法”,因此它一开口,共享同一信道的其他WiFi6设备就只能闭嘴驻足等待。 。 。
再次,设备不够先进,独占接入,方便降低了WiFi6网络的效率。 。 。
除了拒绝拼车、不懂语法之外,WiFi 5在某些情况下还带有更广泛的“堵嘴”。
为了增加连接WiFi网络的设备数量,WiFi6针对展览场馆、体育场馆等WiFi设备密集的场景,专门设计了一种名为BSS染色的技术。
由于其技术细节涉及WiFi的基本原理,我们不再介绍。
然而,整个技术的功能却相当简单。
根据传统WiFi“说话”的原理,只要检测到同一信道上的其他信号,就应该继续等待,直到信号结束。
然而,BSS染色技术可以使用特定的标记来让设备确定该信号是否会影响通信。
如果WiFi6设备读取到该标志并确定“无影响”,则会直接开始通信,从而减少等待时间,真正提高无线网络的速度和可靠性。
这是一个很好的改进,但仍然存在同样的问题:
WiFi5 设备根本不这样做,并且它们发出的信号中不包含标签。 。 。
周围的所有设备都无法从未标记的信号中判断该信号是否会对它们产生影响。
唯一的办法就是闭嘴,把时间花在这个不懂规则的旧设备上。
这种情况下,WiFi5设备一开口,一批本来可以开口的WiFi6和WiFi7设备就被关闭。 。 。
总而言之,WiFi5确实老旧了,以至于会影响新网络的性能。
但它的问题在于,并不是老了就不能用,所以很难自然淘汰。
WiFi4和较旧的WiFi技术主要支持2.4GHz并且速度非常慢,因此除了许多免费赠品外,它们基本上早就消失了。
而且WiFi5速度足够快,即使兼容先进设备,仍然表现良好。
Tony完全理解为什么厂商今天不断推出WiFi5手机。
毕竟,基于可以接受的体验,它是“划算的”,用户不会有太大的反对。
但说实话,对于一项在2015年就已经进行了最终改版的技术来说,还不如让它尽快走完生命周期的最后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