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集 120 亿美元后,生物技术投资方式发生了变化
筹集 120 亿美元后,生物技术投资方式发生了变化
据统计,已有60多家VC机构在Tech Bio领域有所行动。 与传统药物研发相比,Tech Bio更接近软件的投资逻辑,其回报模式和速度也更受到科技VC的熟悉和青睐。 麦肯锡估计,Tech Bio 有潜力改变全球经济,每年产生 2 万亿美元至 4 万亿美元的直接影响,其中 Tech Bio 的创新可以产生全球 60% 的实物投入,并减少全球 45% 的消耗。疾病负担。
股权投资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与其他行业相比,生命科学行业本身有一些独特之处。 比如很多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有5-8个分子的管线,但这些分子的关联性可能不强,更多的是为了分散风险。
此外,创新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后,其风险和资金成本曲线将变得非常陡峭。 从财务角度来看,一种药物的临床试验至少消耗了所有临床前项目总成本的3-3。 5次。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创新药企都适合“标准化”的股权投资模式。 2023年新设立的生命科学基金中,有很多创新的投资策略值得借鉴。
● 特许经营投资、渠道变现
奥秘资本筹集的&IV是一种交易更加灵活的特许权使用费和信用基金。
与传统的股权投资相比,药品特许经营投资呈现出某种BD的交易风格。 其特点是:寻找可以商业化的管道,分享公司部分营业收入作为投资回报; 交易直接针对某个分子,需要融资的公司可以同时获得资金,不涉及股权稀释和估值定价问题。 逐步实现高自由度的流水线。
这种投资模式的鼻祖是。 在20多年的药品特许经营投资中,发起了50多项药品特许经营收购,投资了超过35个商业化产品组合。 其中,营收超过50亿美元的重磅药物包括产品组合、、/、等。
投资产品管线,来源:官网
2023年,对历年办理案件进行统计。 结果显示,如果初期投入10亿美元收购特许经营权,其现金流将在收购后5-10年内达到峰值,每年约1.6亿至2亿,之后现金流将逐年减少按年计算,通常在高峰期仍能在未来10年产生可观的收入。
国内的尝试也已经开始。 去年, 旗下的 Fund就以这种方式成功退出生物制药公司。
2020年12月,瑞桥信贷基金向当时尚未在中国上市的药品提供总投资6000万美元。 双方约定,本次投资的偿还来源为美国核心产品®的一定比例。 根据其与大中华区合作伙伴再鼎医药的许可协议,在大中华区分享净销售收入和所有特许权使用费。
此次退出是在约定期限内提前还款的结果,康桥因此获得了总计8500万美元的还款和股份。 这意味着,在不稀释公司股权的情况下,康桥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收回了本金,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回报。
● 共同开发、风险共担
凯雷生命科学投资集团自2009年首创临床联合开发(CCD)投资策略,寻找临床后期产品,提供临床研发费用,提供资金以外的资源支持。投资项目,如临床和监管团队,并尽量减少股权稀释的影响。
CCD 投资规模通常为 3000 万美元及以上,在整个资本结构中提供灵活的融资解决方案,并与公司合作,在适当的情况下评估股权和 CCD 融资的组合。 CCD 尽职调查速度很快,几周内就会做出初步投资决定。
CCD的代表性案例包括提供2800万美元,融资总额达1.28亿美元。 CCD投资了C3补体蛋白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临床3期试验,这是最著名的双环肽。 其中一款产品于 2021 年 5 月获得 FDA 加速批准。
早期投入可以共同进行科学转化。 例如,Cure 的投资策略基于三个原则: 种子资金模式。 初始阶段,Cure与企业家一起进行关键实验,验证、探索和消除基础科学中的风险,以确定突破性想法是否具有商业化潜力; 提高成功概率 基因验证,阐明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功效、毒性和患者人群; 与创始人密切合作,及时了解公司的需求和进展,以推动最佳的日常决策。
相比之下,生命科学风险投资在中国已有一段时间,但模式已经固化。 这样一个希望“投资创新”的行业当然要不断进化,发展出更符合时代潮流的投资模式。 生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创新投资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
参考:
1.投资观察,
2.暗流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张珏,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