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科技

徐州夫妇敲响IPO钟声

时间:2024-01-09 18:58:25
公司背后,是一对来自徐州的70后夫妻——龙大强、孟丽叶。此番过会后,这对徐州夫妻离IPO又进一步了。兄弟城市中,不止苏州、无锡、常州等已在新能源领域表现抢眼,还有同在苏北的盐城、宿迁、淮安、连云港,均在利用各自优势进军新能源产业。

徐州夫妇敲响IPO钟声

2024年新能源IPO将走向何方?

不久前,江苏中润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润太阳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拟在创业板上市。 此次,中润太阳能计划融资23亿元,对应估值230亿元。

公司背后是一对来自徐州的70后夫妇——龙大强和孟立业。 20多年前,丈夫下岗,意外打开了创业之门。 夫妻俩从建材行业起家,后来进入光伏行业。 招股书显示,中润太阳能已进入专业电池厂商第一梯队,2022年营收125亿元。

通过本次IPO,我们再次关注苏北城市徐州。 近年来,在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紧迫压力下,徐州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此前,半导体产业已经取得成果,新能源版图正在慢慢铺开。

夫妻俩联手发起光伏IPO,两轮融资超30亿

这是一对夫妇的创业故事。

龙大强1973年出生于徐州沛县,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国企工作,妻子孟丽叶则在供销总社当文员。 20世纪90年代,龙大强在国企改制中被迫失业,自己创办了钢铁生意,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恰逢新能源热潮席卷全球,龙大强决定进军光伏领域。 2010年,龙大强创立中宇光伏,专注于光伏电池生产。 随着业务的扩大,夫妻俩于2011年在徐州共同投资成立中润有限公司——这就是中润太阳能的前身。

然而,该公司刚投产,就遭遇了美国和欧洲的反倾销和反倾销调查。 国内光伏行业陷入寒冬,中润股份也不例外。 直到两年后国家出台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该公司才得以摆脱危机。

此后,企业迅速崛起——龙大强趁热打铁,创办了润力太阳能、拓正茂源等多家光伏企业。 还与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航等高校合作共建多个国家级、省级科技机构。 研发平台。 如今,中润太阳能已形成基本完整的光伏产业链。

随着江苏光伏产业的爆发,中润太阳能也乘势迁出徐州。 2020年,中润太阳能在宿迁建设龙恒新能源项目,计划总投资102亿元; 两年后,中润太阳能来到安徽,在滁州投资105亿元建设中润新能源(滁州)有限公司,该公司的16GW大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

还有海外。 招股书显示,该公司已在柬埔寨和老挝投资建设电池及组件建设项目,预计今年投产,抢占国际市场份额。

在客户方面,招股书披露,中润太阳能与晶科能源、晶澳太阳能、天合光能、隆基绿能、阿特斯阳光电力、英利能源等全球领先组件制造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 其中,2023年上半年还开发了30余家海外客户,销售收入占期内总收入的2.54%。

VC/PE机构纷纷效仿。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2年,中润股份将连续三轮增资,获得盈科资本、西子联合、国润新能源、星投、博富基金支持,投前估值为35亿元。 2022年9月,公司变更为股份制公司中润太阳能。 此后,连续三次获得民生股权投资、盈科资本、久易资本、德和基金、中国绿化基金、象屿金控、前海母基金的增资。 等待20多名股东加入。

公开资料显示,中润太阳能2022年B轮及Pre-IPO轮融资轰动一时,总金额超30亿元。 其中,久易投资新能源系列股票基金及中化资本、陕投成长、青岛盈科等新老股东参与。

招股书显示,中润太阳能实际控制人为龙大强、孟立业,分别担任中润太阳能董事长、总经理、董事、副总经理职务,实际控制公司合计股份50.64%。 经过这次会面,徐州夫妇距离IPO又近了一步。

招股书的秘密:主动减少募资额,估值230亿

中润光如何支撑百亿?

招股书显示,中润太阳能主营业务为高效太阳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据PV统计,2023年上半年,公司电池片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已进入专业电池制造商第一梯队。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电池片产能为45.04GW。 到2023年底,公司电池片产能将扩大至50GW以上,产量可观。

财务方面,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中润太阳能营业收入分别为25.33亿元、50.89亿元、125.52亿元、107.69亿元;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12亿元、-1.92亿元、8.3亿元、9.31亿元。

该等波动主要受上游原材料价格影响。 中润太阳能表示,2021年,由于上游硅片价格暴涨,中游电池承受较大成本压力,且价格受到下游组件压制,因此将出现亏损,毛利率开始下降。 2022年在下游需求带动下,利润恢复甚至大幅增长。

为此,中润太阳能降低了电池业务的比重,以避免结构单一带来的波动。 2020年公司电池业务占比99.99%,2022年已下降至92.5%,其中组件业务占比7.5%。

债务问题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招股书提到,报告期内公司资产和负债分别约为92.3%、95.6%和79.4%。 2023年上半年,中润太阳能资产负债率为79.1%。 尽管整体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同行64%至71%的平均水平。

这个场景很熟悉。 公开数据显示,超过40家光伏企业正在排队2023年IPO,其中18家2022年资产负债率将超过50%。

还记得2023年上半年,投资者挤满了光伏展会,企业排队等待IPO。 但转眼间,光伏IPO遭遇寒意——高晶太阳能、华耀光电、彩虹新能源、拓邦新能源、巨成科技、元石新材等企业也暂停了上市进程。 业内人士分析,究其原因,除了IPO节奏阶段性收紧的影响外,大部分是结构性过剩或产能错配导致盈利困难、亏损较大。

对此,中润太阳能也迅速调整立场:原计划募资40亿元,按发行后总股本的10%计算,估值高达400亿元。 但因监管层疑虑,会前募资额改为23亿元,估值也大幅下跌至230亿元。

光伏IPO将走向何方还有待观察。

苏北徐州,新能源大军正在崛起

透过中润光能,我们隐约看到了徐州的另一个新兴产业——新能源。

徐州位于苏北,是国家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 早在北宋时期,这里就发现了煤炭资源。 1882年,清政府设立“徐州李国矿务局”,在徐州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二个煤矿。 1996年,依托徐州的产业优势,徐工机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徐州第一家本土上市公司。

因此,徐州的产业结构较为重型,主要集中在钢铁、石化、水泥、建材等传统产业。 然而,随着资源枯竭、重工业产能过剩,徐州传统重化工业面临洗牌。

为何打破现状? 近年来,徐州从当地各类高耗能企业和现有资源出发,研究发布了《徐州市创新产业集群培育和提升工作方案》,其中提到,着力培育全市“343 “创新产业集群,即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三大优势创新产业集群; 数字经济、集成电路与信息通信、医药健康、安全应急四大新兴创新产业集群; 精品钢铁、高端纺织、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三大特色创新。 产业集群。

回想起来,2023年徐州给创投圈留下的深刻印象之一就是当地的半导体产业。 投资界梳理,这里涌现出新华半导体、徐州博康、上大半导体、新芯半导体等独角兽企业。

相比之下,徐州的新能源产业仍在迎头赶上。 此前,徐州出台《关于支持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徐州新能源、煤电能源、绿色环保、双碳产业四大产业主链。绿色低碳能源产业,聚焦晶硅光伏。 、新能源汽车、氢能源、煤炭、煤电、智能电网、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碳交易、碳金融、碳捕集与应用12个行业细分赛道。

对内培育本土企业,对外招大引强。 为此,徐州邳州市、新沂市、徐州经济开发区、徐州高新区等各界纷纷组建招商团队,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乃至韩国、日本等地招商引资。迪拜。 此外,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还推出“基金+招商”模式,通过“融汇金龙湖-基金”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项目入驻投资项目对接会”平台。

结果已经开始显现。 除中润太阳能外,众多行业巨头纷纷加入,壮大徐州新能源队伍,相继在徐州启动重大项目,包括协鑫集团、利斯特、华润电力……以及邳州市沛县石英坩埚项目光伏胶膜研发生产项目、徐州经济开发区半导体材料生产项目、徐州高新区高速高频电子材料生产项目等一批新能源产业项目成功签约。 到2023年底,全市符合监管要求的绿色低碳能源企业超过300家。

2024年伊始,徐州刚刚迎来百亿级新能源项目。 比亚迪(徐州)钠离子电池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 主要生产钠离子电池电芯及PACK等相关配套产品,规划年产能30GWh。

但环顾四周,徐州留下的压力仍然相当大。 友好城市中,不仅苏州、无锡、常州在新能源领域表现出色,同样位于苏北的盐城、宿迁、淮安、连云港等地也都在利用各自优势进军新能源领域。行业。 如果我们放眼望去,全国大部分城市都投入了这股新能源浪潮。

这样的景象背后有一个共识——新能源产业在下一个时代拥有决定性的话语权,已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主战场。 过去一年,数亿新能源项目层出不穷,新能源独角兽纷纷涌现,中东本土富豪纷纷收购中国新能源。 这些都是缩影。

历史无数次证明,任何产业变革都是一个城市“逆势改变命运”的机会。 大潮之下,曾经“一座煤灰城、半城土”的徐州正在向城市奔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天天IPO”(ID:),作者:岳潇潇吴琼,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