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科技

中国民航一年亏损300亿是怎么来的?

时间:2024-01-10 09:10:18
一加一减,原来民航全行业还是亏损了近300亿之多。话说回来,虽然包括机场、飞机制造商、配餐公司等等在内的民航全行业尚在亏损,国内主流航司今年表现还行。说起来,民航这个行业,赚钱了就去买飞机,赔钱了那真的是无底洞...

中国民航一年亏损300亿是怎么来的?

01

说话是一门艺术。

日前,在2024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民航局局长宋志勇公布了一些数据。 最引人瞩目的是,2023年,行业将大幅减亏1872亿元。

乍一看,听起来确实很棒。

但细究起来,根据中国民航局公布的2022年数据,民航亏损2174亿元,航空公司亏损1771亿元。

一加一减,原来整个民航业还是损失了近300亿。

这是什么概念?

旅游行业统计发现,2004年至今的20年里,除了疫情这三年和2008年之外,中国民航业实际上每年都能实现正盈利。

2023年,当旅游业逐渐复苏再回冷的时候,国内民航业遭受的损失比2008年还要严重。要知道,当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整个民航业只遭受了损失。损失260亿元。

有一个冷笑话是这样的:国资委开会,一群郭字头的老板发言。 能源和电信公司的高层领导人皱着眉头,嘀咕我们今年少赚了几十亿。 轮到三大航空公司发言了。 每个人都在微笑。 今年我们避免了数百亿美元的损失。

话虽如此,尽管包括机场、飞机制造商、餐饮公司等在内的整个民航业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但国内主流航空公司今年表现却不错。

从三大国有上市航空公司披露的三季报来看,国航、南航前三季度均出现同比亏损。 东航尚未弥补上半年亏损,前三季度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

从具体数据来看,南航前三季度盈利最多,上半年亏损29亿元,三季度盈利42亿元,净利润为13.2亿元。 国航上半年也净亏损35亿元,依赖第三季度的42.4亿元。 实现利润1亿元,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9亿元。 最糟糕的是,东航上半年挖了太大坑,亏损62.5亿元,三季度36.4亿元净利润也无法填补。

不难发现,三大航空公司上半年均持续亏损。 他们依靠夏季旺季扭亏为盈,实现了疫情以来罕见的盈利。

在其他几家已发布业绩的上市航空公司中,海南航空也有类似情况,上半年亏损16亿元,三季度盈利25亿元。 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这两家民营航空公司有着精准的成本控制政策。 不仅第三季度大幅盈利,而且上半年还保持正增长,确实很出色。

02

那么,是谁在阻碍民航业的发展呢? 从财务数据来看,国内未上市的中小航空公司、机场和支线航空公司可能占多数。

去年12月,航空行业媒体《民航内参》获得了涵盖中小航空公司的前三季度损益数据,曝光了非上市航空公司的经营状况。 其中,青岛航空亏损最为严重,前三季度亏损超过13亿元。

此外,成都航空、财富航空、奥凯航空、四川航空、多彩贵州航空、天骄航空、龙江航空前三季度均未能实现盈利(顺序:亏损依次减少)。

实现盈利的小航空公司仅有湖南航空、瑞丽航空和东海航空3家(顺序:利润依次增加)。

山航或许是当前中小航空公司困境的缩影。

去年7月,号称“从不迟到”却三年亏损110亿的山航,因近年来在资本市场不断“拖延”而被迫退市。 即使国航全面控股也无法挽救山航的命运。

与山航类似,当自救失败时,大多数中小航空公司都寻求外部支持。

一些民营航空公司与地方国资易主,如云南瑞丽航空,由无锡地方国资控股,更名为苏南瑞丽航空; 一些地方航空公司还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增资,比如长龙航空就获得了浙江省财政厅的增资。

与中小型航空公司相对应的是那些公益性较强的中小型机场,它们在2023年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据旅游行业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大陆有254个机场,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270个。尽管都是千万级的机场,但繁忙程度却非常高。不同的是,客流差距接近7倍。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中国最繁忙的机场将是广州白云机场,客流量6316万人次,接近2019年客流量的86%; 而排在第41位的烟台蓬莱机场,客流量为753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机场规模较小,三四线城市居民出行有限,2023年大部分中小机场将无法覆盖开支,机场业务收入也将无法实现。支付所有费用,包括与实现社会福利相关的支出。

基于中小机场突出的社会福利特点,中央财政将于2024年对去年机场因提供民用航空普遍服务造成的损失进行补贴。补贴对象为年旅客吞吐量的中小型民用机场200 万名乘客或更少。 从补贴数字中我们可以简单探究一下中小机场的亏损困境。

公告显示,2024年补贴机场总数为161个,中小机场获得补贴18.05亿元。 补贴最高的是大理机场(2066万元),补贴最低的是塔什库尔干机场(485万元)。

补贴数字并不等于损失,实际情况可能更令人震惊。

事实上,到 2023 年,最繁忙的机场可能无法盈利。

在香港股市上市的北京首都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亏损10.4亿元。 当国内航空公司三季度收复失地时,仍持续亏损13.4亿元。

A股上市的白云机场、海南机场、深圳机场仅实现微薄盈利,难以抵消大量中小机场累计巨额亏损。

此外,民航局网站发布了2024年民航支线航空补贴预算方案。

其中,共有49家支线航空公司获得补贴14.05亿元,206家通用航空公司获得补贴近6亿元。 该计划是根据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民航运输生产统计数据得出的。航空公司飞的支线航班越多,获得的补贴就越多。

支线航线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客座率也会影响补贴金额。

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不难得出结论,在景气时期,整个民航业“大锅饭”中主流航空公司的利润可以覆盖中小航空公司、机场、航空公司的损失。支线航空公司。

当地业主也没有多余的粮食,这凸显了中小航空公司、中小机场、支线航空公司的“落后”。

03

一切都取决于同龄人。 与缓慢崛起的中国同行相比,欧洲、美国、中东甚至东南亚的航空公司在过去的一年里赚了很多钱。

去年第三季度,IAG(英国航空母公司)报告称,2023年第三季度利润和利润率创下历史新高,净利润达到17.45亿欧元,营业利润率为20.2%。

汉莎航空、法航荷航、阿联酋航空、新加坡航空、全日空航空、大韩航空、国泰航空以及多家美国航空公司前三季度也表现强劲。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预计,2024年航空公司收入将创下历史新高,总收入预计将同比增长7.6%,达到9640亿美元。

为什么外资航空公司进步神速,而国内航空公司却依然盈利困难?

事实上,从民航局披露的2023年数据来看,与疫情之前并没有太大区别:

民航运输总周转量1188.3亿吨公里,恢复至2019年的91.9%;

民航旅客运输量达到6.2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93.9%;

民用航空货邮运输量735.4万吨,恢复至2019年的97.6%。

仅从盈利能力来看,国内三大航空公司2023年将勉强扭亏。反映在业绩上,三大航空公司的利润率甚至不如春秋、吉祥两大民营航空公司航空公司。

至于亏损原因,这期间乘飞机出差较多。 更为明显的是,或许是因为国际航线已正常恢复,不少两小时左右的国内航班仍由A330或波音777、787宽体飞机执飞。

事实上,从欧盟境内的航班来看,为了降低成本,3小时内的航班基本已经是“低价”了。 只使用空客A320或波音737等单通道小型飞机,甚至还有一些国产甚至ATR72飞机。 不太常用的型号。

从舱位等级来看,芬兰航空、北欧航空等航空公司基本只有单一的经济舱舱位。 公务舱舱位有帘子隔开,座位没有差别。 主要思想是人人平等。

以习惯使用A320执飞欧盟航线的法航荷航为例。 这可以节省培训飞行员的成本,减少维护成本,压缩飞机后部的厨房空间,并将座位数增加到156个座位以增加收入。 。

说起来,2023年,国内航线的客运量已超过疫情前水平,较2019年增长1.5%。但仅靠国内航线无法支撑三大航空公司本已臃肿的机队。 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增加海外高利润目的地。 以加快康复速度。

新加坡/旅游业实拍

目前的情况是,中欧之间的客运量已恢复至疫情前60%以上的水平,中美之间的定期直飞航班已增至每周63个航班。 与疫情前相比,中美之间每周约有332个航班,仅恢复18%。

并不是那些恢复了不少的“一带一路”国家的目的地就没有价值,而是客流量和航班旅客的消费水平明显不一样。

随着国内航线数量日益增多,民航面临着高铁的竞争。

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和服务效率的提升,对民航运营特别是中东部地区中短途航线的影响日益凸显。 例如,作为航空运输传统热线的北京至上海航线的客运量尚未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

在国内民航、高铁紧锣密鼓之际,这两天的消息显示,民航2024年的目标是将国际航班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的80%左右。 如果能够实现,对于有效释放航空公司运力将有很大帮助。 毕竟飞机是当今最快的交通工具,目标市场是国际、洲际客运,而只有在天上飞,航空公司才能赚钱。

结尾

我年轻时在跑口航空当记者时,曾与当时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奥尔森聊天。 他开玩笑说:“你想知道最快成为百万富翁的方法吗?”

看到我陷入沉思,奥尔森说道:“只要开一家航空公司,你就能很快从千万富翁变成百万富翁。”

说起来,在民航行业,赚钱了就买飞机。 如果亏了钱,那就真的是无底洞了……

中国民航业经历了起起落落,大部分收入和利润输给了石油、空客和波音。

事实上,无论外界看起来多么高调,民航本质上都是一个售票业务。 航空公司的核心产品是座位,每个座位的座位都大同小异,一旦飞机离开地面,其价值就为零。

2019年,李迅雷有关“十亿人没坐过飞机”的文章引发公众热议,国内航空公司也喊出了进军下沉市场的口号。

航空公司有这样的野心是可以理解的。 要知道北美和欧盟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有114个,中国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有113个。 绘制出来的蓝图确实很诱人。

不过,在经历了今年的盈利挣扎之后,未来国内航空公司是先“圈地”还是“稳基本盘”,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事情。

国际航协预计,2024年预计约有47亿旅客乘飞机出行,超过2019年疫情爆发前的45亿人次,增长点可能在中国。

谁能把剩下的10亿中国人弄上飞机,谁就能在这个行业笑到最后,但前提是大家都能先填饱肚子,活到那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旅姐”(ID:),作者:席少,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