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科技

价格大幅上涨的背后,制冷剂新循环是否即将到来?

时间:2024-01-12 13:50:15
那么问题来了,制冷剂价格上涨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新周期的开始?,制冷剂或许有望迎来新一轮的涨价周期。更重要的是,从制冷剂过去的价格波动看,R22在长达十年的维度内出现多轮周期,也就是说,即使在三代不断替代的过程中,仍出现国产品价格翻倍的上涨。而这波价格上涨或许只是新周期的开始。

价格大幅上涨的背后,制冷剂新循环是否即将到来?

近两年,周期股成为资本市场表现最好的资产之一。 比如,紫金矿业的股价三年内暴涨,从3元/股涨到如今的12元/股。

细究之下,有色金属表现良好的原因在于供需变化。 特别是以铜、铝为代表的工业金属需求将稳步增长,但供给增量十分有限。 供需错配成为不少投资者寻找周期性资产的方式。 制冷剂就是这样一个行业。

需求方面,冰箱更新换代需求加上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带动制冷剂需求稳步增长。 供给方面,第三代制冷剂配额政策将于今年正式实施。 根据规定,我国将从今年开始将第三代制冷剂的生产和使用冻结在基准水平,并从2029年开始分阶段逐步削减。这宣告了第三代制冷剂的产能已达到上限。

考虑到第三代制冷剂产能高度集中,行业供需格局有望明显改善。 今年年初,上述趋势已经显现。 据氟服务在线数据显示,1月5日国内多种第三代制冷剂报价上调,R32报价18000-18500元/吨,较昨日上涨1000元/吨; R125报价29000-31000元/吨,较昨日价格上涨2000元/吨; R134a报价28000-29000元/吨,较昨日上涨1000元/吨。

那么问题来了,制冷剂价格上涨是昙花一现,还是新周期的开始?

01 制冷剂稳步增长

所谓制冷剂,就是各种热机中完成能量转换的介质物质。 目前,制冷剂主要为碳氟化合物,主要用于空调等蒸气压缩系统。

在《蒙特利尔议定书》等国际公约的推动下,全球制冷剂不断迭代。 根据氢原子被卤素元素取代的情况,目前可分为四类:氯氟烃(CFCs,第一代)、含氢氯氟烃(HCFCs,第二代)、氢氟烃(HFCs,第三代)和氟化烯烃(HFO,第四代)。

目前,第三代制冷剂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 主流品种大致可分为R22、R32、R125和R134a四种类型。 每种产品的下游应用重点略有不同。 例如,R22大部分用于制备PTFE等含氟聚合物,也有部分用于空调售后维修; R32广泛用作空调制冷剂。

从市场需求来看,制冷剂规​​模不小。 据预测,2023年全球制冷剂市场需求量预计为197万吨,到2028年增长至223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2.5%。 预计2023年全球制冷剂市场空间为66亿美元,到2028年增长为9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4%。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第三代制冷剂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从目前来看,制冷剂需求的增长主要由两个因素驱动:冰箱的更新换代和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 我们先说前者。 据工业在线统计,我国空调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80%以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9月累计产量19366万台,同比增长10.7%。 空调上一次销售高峰发生在2010年至2014年,按照空调10年的使用寿命计算,未来两年空调市场将进入更新换代的高峰期。

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不断上升,也极大地推动了制冷剂需求的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报》和国内汽车产量数据,国内汽车市场R134a的使用率预计为89%。

两者叠加,未来两年国内制冷剂需求仍将稳步增长。 不过,与需求端的增长相比,制冷剂更大的机会在于供给端的变化。

02 政策引导下的供给侧改革

如上所述,制冷剂是需要不断迭代升级的产品。 目前,第二代制冷剂已进入加速淘汰期。

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发达国家已基本禁止,发展中国家也将进入淘汰的下半年。 我国第二代制冷剂配额基准年为2009-10年,2013年冻结在基准年,用于ODS的氟氯烃总生产配额43.4万吨,自2015年起削减至32.5%。 2025年达到基线水平,2030年达到2.5%,2040年完全淘汰。

从去年来看,二代配额削减的进展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 2023年国内配额已下达,生态环境部再次下调二代制冷剂配额至21.48万吨/年,较基准水平减少50%。 其中,R22生产配额将从2022年的22.48万吨/年削减至2023年的18.18万吨/年,削减进度快于公约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制冷剂产品迭代升级过程中,产业供给集中度也得到大幅提升。 这是由于特殊的制冷剂配额机制所致。 在总量限制下,企业最终能获得的配额基本上与产量挂钩。 正因为如此,过去几年,龙头企业都通过大幅扩产来争取更大比例的配额。

一方面,龙头企业纷纷投资新增产能。 百川盈富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我国R32产能从27.2万吨增至50.7万吨,R125产能从22.8万吨增至32.2万吨,R134a产能从32万吨增至38.8万吨。 另一方面,在配额减少过程中,巨化股份等龙头企业也在通过收购、购买配额等方式增强行业优势地位。

在此情况下,制冷剂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如今,三代制冷剂R32、R134a、R125的CR5产能超过60%。

随着第三代制冷剂配额政策的正式实施,也宣告第三代制冷剂产能已达上限。 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我国应在2024年冻结并减少氢氟碳化合物的消费和生产,2029年开始削减,2045年后将氢氟碳化合物的使用量减少到基准值的20%以内。

随着供给端格局企稳,需求端有望小幅复苏,制冷剂或将迎来新一轮涨价。

03 制冷剂循环解读回顾

从历史上看,制冷剂表现出显着的周期性特征。 2014年至2015年,由于我国二代制冷剂配额削减10%,二代制冷剂R22价格持续上涨,从1万元/吨上涨至近1.5万元/吨。 后来因非法产能超配额进入而有所回落;

2017年,受供给侧改革影响,萤石、氢氟酸、制冷剂政策收紧,制冷剂价格甚至涨幅超过一倍; 在能源消费双重调控政策下,多地限电限产,企业开工。 利率下降,供需周期性失衡推高了价格。

纵观近两年,由于配额竞争,国内制冷剂产能供大于求,导致第三代制冷剂的利润被严重压缩。 第三代R32和R134的价格和价差有所下降,R32处于亏损状态,R125和R134利润微薄。

但随着配额基准年结束,第三代制冷剂价格有所回升。 R32、R125、R134a价差自2023年以来逐渐恢复,截至2023/11/09数据,R32价格为16750/吨,较年初+26.42%,价差自年初以来,R32 和 R134a 之间的比率已分别为 +1722% 和 +12.77%。 。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第三代制冷剂背后,不是还有第四代虎视眈眈吗? 至少目前来说,无需对此过于担心。 第四代制冷剂推广替代第三代制冷剂暂时困难。 原因在于两点:

首先,技术被外资垄断。 是目前最具商业前景的第四代制冷剂。 目前,全球主要的重油专利由霍尼韦尔和杜邦公司持有。 我国作为氟化工大国,也布局了重油产业。 但由于缺乏专利,中国的重油生产需要与霍尼韦尔和杜邦公司合作并获得其授权。

其次,第四代制冷剂的价格远高于第三代制冷剂。 据1688批发网了解,第四代制冷剂的价格是第三代制冷剂的数倍,替代阻力更大。

更重要的是,从以往制冷剂的价格波动来看,R22在十年时间内经历了多个周期。 也就是说,即使在不断更新换代三代的过程中,国产产品的价格依然翻倍。 。

至此,第三代制冷剂的逻辑已经清晰起来。 供给端的改善和集中度的提高,使得第三代制冷剂有望长期保持高景气度。 而这一波涨价或许只是新周期的开始。

免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公开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信息,但阅财经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表达的信息或观点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读书财经”(ID:),作者:读书君,经36氪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