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科技

自研OS,手机厂商的“自私”与软件厂商的“灾难”

时间:2024-01-12 19:15:00
OS,OPPO的潘塔纳尔系统,魅族的Flyme,中国手机的主要厂商要么自研,要么基于安卓内核进行二次开发,都推出了具有各自品牌标识度的手机OS。手机厂商自研OS的小九九然而,单纯就手机业务来看,手机厂商自研OS的推动力量,并不完全是来自物联网蓝图的动力,更多来自华为鸿蒙的压力。

自研OS,手机厂商的“自私”与软件厂商的“灾难”

配置参数、图像基准、屏幕快充、图像存储、续航、折叠等都卷起来了……我的手机还能卷什么呢?

刚刚过去的2023年,手机厂商一致瞄准自研系统。

从国民情感层面来看,中国手机的“去安卓化”值得鼓励; 然而,从行业和用户层面来看,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操作系统吗? 这个问题值得再次思考。

01 没有自研操作系统,都不好意思做手机

众所周知,华为自研鸿蒙操作系统主要是迫于谷歌禁止提供安卓GMS服务的无奈。

2019年8月9日,华为正式发布鸿蒙系统(OS)。 到2021年5月25日,华为EMUI官博正式更名为OS。 同时,新的华为手机系统启动动画不再是“ ”标志。

去年8月的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上,操作系统升级至4.0。 Next开发者版本去掉了通用且开源的AOSP代码,仅支持鸿蒙内核和鸿蒙系统应用。

这也意味着华为将与解耦,鸿蒙系统的完全独立将基本成为现实。

鸿蒙系统的发展,直接推动了鸿蒙人才的普及。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0月,鸿蒙相关职位的平均招聘薪资高达17537元/月,远超市场平均水平。

一些专门从事鸿蒙系统开发的科技公司甚至向一些对个人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开出了百万年薪的高薪,比如鸿蒙基础设施工程师、鸿蒙系统架构专家等。

在此背景下,高校纷纷介入,填补这一空白。 目前,全国已有21985所高校开设了鸿蒙相关课程,其中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所国内一流大学。

华为之后,雷军在去年10月17日的小米14发布会上宣布,将逐步用自主研发的“ OS”取代原有的MIUI。

雷军透露,2014年小米IoT业务初具规模时,就开始了自有操作系统的探索性开发和验证。 2017年,新系统的研发正式启动。 如今的小米自研 OS是基于深度进化与小米自研Vela系统的融合。 它“彻底重写了底层架构,为未来百亿设备、百亿连接准备了万物互联的公共基础”。

随后,vivo也入局。

2023年11月1日,在2023年vivo开发者大会上,vivo发布了蓝河Blue OS。 vivo副总裁周舟明确表示,“vivo自主研发的蓝河操作系统不兼容应用,未来也不会兼容。 目前,还没有跨端搭载的计划。”

不少业内人士评价:基本可以断定,完全自主研发,无壳……

再加上荣耀的Magic OS、OPPO的潘塔纳尔系统、魅族的Flyme等,中国各大手机厂商要么自行开发,要么基于内核进行二次开发,都推出了具有自己品牌标识的手机操作系统。

02 小九九,自研OS的手机厂商

手机制造商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有两个明显的原因。 一是要独立,不要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被“卡住”。 华为案件在前,提前做好准备,未雨绸缪。 。

二是自身发展的生态布局。

随着万物互联的趋势,电脑、平板电脑、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甚至智能汽车都需要互联。 手机厂商也在硬件生态上进行广泛布局。 这时,拥有一个能够实现多设备协作的操作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

自主研发的手机操作系统不仅可以在手机终端上提供差异化​​的体验,在手机厂商的计划中,未来手机也将成为各类智能硬件跨平台运行的超级计算节点。

雷军曾解释过自研 OS的目的:

万物互联时代,各种设备涉及的操作系统分支的复杂性和数量庞大,以及不同系统和协议造成的生态连接鸿沟,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例如,小米不仅拥有智能手机,还拥有横跨200多个品类的庞大智能生态系统。

小米 OS的诞生就是为了完成“人、车、家全生态”的闭环。

但单从手机业务来看,手机厂商开发自有OS的驱动力并不完全是物联网蓝图驱动,更多的是来自华为和鸿蒙的压力。

去年9月,华为终端业务CEO余承东正式宣布全面上线鸿蒙原生应用时透露,OS 4发布后一个多月内已有超过6000万用户升级。

2023年以来,鸿蒙系统份额快速增长。

市场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Q3,鸿蒙系统全球市场份额为3%,iOS份额为16%,份额为81%。

截至2023年Q3,三大操作系统全球份额图来源:

鸿蒙目前的份额并不高,但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操作系统。

不过,在国内市场,鸿蒙系统的份额已从2022年Q4的3%提升至2023年Q3的13%,接近iOS的14%。

鸿蒙发布于2019年,发展的前三年,鸿蒙在中国的份额仅为3%。 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增加了10个百分点。 预计该操作系统将在今年取代苹果。 iOS已成为中国市场第二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如此快速的发展给朋友和企业带来了压力。

市场研究机构研究分析师钟小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华为手机正以强劲的势头回归,尤其是在鸿蒙系统的加持下,星闪等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的推出,生态整合能力大幅增强。 这鼓励友商也通过自主研发的系统带来差异化的卖点,尽可能地捍卫自己的基础市场。

自研OS,你以为是手机厂商拓展业务的主动出击,其实是留住用户的被动防御。

这就是为什么vivo、OPPO等品牌即使没有硬件产品,也在拼命向物联网转型,开发自己的系统。

03 我们需要这么多操作系统吗?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手机厂商有决心、有勇气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 然而回到现实,所有手机厂商的OS都能成功吗? 用户、市场、甚至以移动为中心的物联网生态系统真的需要这么多操作系统吗?

我们先来看看成功打造移动OS需要哪些条件?

首先一定是技术和产品能力。 这里所说的技术和产品能力不仅指OS的研发,还包括手机终端产品的开发。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当智能手机萌芽时,当时的王者诺基亚也在进行智能化转型。 系统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它诞生之前,iOS 是一张白纸,一无所知。

能够将诺基亚赶下王座,部分归功于iOS,但更关键的是手机在硬件端形态和定位的突破。

也就是说,一款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的成功必须要有优秀的硬件产品作为支撑,只有两者协同工作才能发挥最大的能量。

其次,你必须有非常雄厚的财力。

例如,是在2003年10月成立团队后开发的,花了五年时间才于2008年推出1.0版本。2005年收购时,花费了5000万美元。

余承东还在2021年华为开发者大会上透露,短短两年时间,华为在鸿蒙研发和推广上的投入就超过了500亿元。

中国手机厂商普遍现金流良好。 小米甚至有闲暇去造车。 他们每个人还具有一定的自研能力。 现在的问题是,构建一个成功的OS系统不可能一蹴而就。 短期来看,在利益与长远之间,中国手机厂商的战略决心将受到考验。

最后也是最困难的部分是生态建设。 任正非在2019年6月公开表示:“操作系统最关键的是建立生态系统,重新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大约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

这里所说的生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内部技术生态。

比如适配华为鸿蒙的硬件、手机拥有自研的麒麟SoC、星闪搭载麒麟A2芯片等等。就像穿对的鞋可以走得更远、跑得更快一样,软件和硬件生态合适。 搭配非常重要。

对此,虽然小米推出了Paper SoC,vivo也有自己的影像芯片V系列,但这些厂商尚未形成像华为那样带有品牌印记的体系。 未来如何加强值得关注。

另外一个方面是外部应用生态,需要开发者的配合。 说白了,手机厂商要么可以提供特别丰厚的福利与开发者分享,要么有独特的方法来吸引开发者参与新环境。 适应和开发新的应用,否则我们就会陷入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无休止的循环。

从开发者和软件厂商的角度来看,很多时候,即使某个OS生态系统“有利可图”,但往往也是无能为力。

例如,过去我们只开发和iOS系统的应用程序,有两套开发系统。 每个系统10人左右即可满足应用的运维需求。 现在鸿蒙系统的加入,必然要扩大团队。

想象一下不久的将来。 随着小米、vivo、OPPO、荣耀等厂商逐渐开发自研系统,不再兼容。 应用背后的运维支持团队不是需要无限扩张吗?

自研操作系统是中国手机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 虽然我们必须支持,但我们也必须保持足够的清醒。 有时候,开放性远比封闭性更强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洞察新研社”(ID:DJXYS-0309),作者:关注智能手机的人,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