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亿,红杉高瓴超级LP再次赔付
100亿,红杉高瓴超级LP再次赔付
近日,新华保险作为单一LP向中金公司支付100亿,专门投资控股房地产项目。 这是保险资金近期最大规模的投资动作,代表着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金加速入市。 有两点特别值得一提。
控股型房地产投资持续升温,新华保险、平安人寿、中国太保等公司近期加大投资力度。 除保险基金外,普洛斯中国、高鲁集团、京东等机构近期也纷纷宣布完成或设立新基金。
保险资金进入一级市场也在加速。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23)》对196家保险公司进行调查发现,截至2022年底,股权投资资产配置比例已超过股票,成为保险资金第四大资产配置类别。
不过,虽然中资保险公司股权配置比例已大幅提升,但出资多少的关键仍然在于负债端。
中国投资信息首席执行官杨晓雷在“第十七届中国投资年会·有限合伙人峰会”上表示,“美国的保费余额约为8万亿美元,而我们的保费余额只有20万多亿元,所以相差2倍以上,而我们的经理是别人的6倍,我们所处的环境是筹款压力相对我们美国GP同行要高很多。
因此,GP与保险资金LP之间的局面一时难以克服,机构仍难以顺利获取保险资金。
红杉和高瓴背后的超级LP
此次的主角新华保险是股权投资领域的“老玩家”。 投资数据显示,新华保险早在2011年就开始投资一级市场,其中获得资金最多的机构是高瓴资本和红杉中国。
2014年7月,新华保险注资高瓴资本6亿,参股珠海高瓴天成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 同年9月,新华保险投资高瓴资本,设立珠海高瓴致远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出资1022万元,持有99%股权。
2017年4月,又向珠海高瓴天成二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注资3亿元。 2020年3月,高瓴创投发起设立厦门高瓴瑞琪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新华保险出资6亿。
红杉中国获得新华保险三笔注资。 新华保险首次投资2亿于2012年成立的北京红杉鑫源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第二次参与于2015年8月成立的北京红杉南德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投资3亿; 第三次,2019年9月,追加投资2亿,对深圳红杉新晨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进行股权投资。
此外,新华保险还投资了源码资本、软银中国、歌斐资产、高榕资本、宏泰基金、维梧资本、CPE元丰、赛富投资、前海母基金等多家知名机构。
从过往投资情况来看,新华保险主要投资于知名GP和基金中的基金。 其偏爱大白马的潜台词是求稳避祸,然后与医疗等一些与保险很好匹配的细分赛道结合起来。 可以概述保险投资者对股权投资的偏好。 真正的“大钱”通常都给了国有全科医生。 比如这次给中金公司100亿。 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关于基金设置。 新华保险作为单一LP出资99.99亿元,与中金公司出资100万元共同设立新基金。 基金管理人中金资本负责基金的投资、管理和运营。 投资决策委员会由2名委员组成,均由中金资本委派。
二是收入分配。 基金门槛收益率为8%,部分套利收益按90%和10%的比例分配给LP和GP。 在基金利润累计分配达到新华保险累计实收资本的基础上,如有余额,将100%继续分配给新华保险,直至累计分配金额达到实收资本年复利达到8%。
三是基金管理费。 投资期及延续期管理费为0.4%。 投资期间每年管理费为初始实收资本额的0.4%,此后(不含退出期)为当前投资份额的0.4%,中金资本有权收取经常性管理费期内的投资,每年的经常性投资管理费为当期经常性投资金额的0.4%。
套利部分按9:1分配,0.4%的管理费并不算高,但考虑到基金规模100亿元,对于中金公司来说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另外,除了以上三点之外,投资方向持有房地产项目,也值得关注。
100亿,投资控股地产
什么是持有的房地产项目?
简单来说,就是不以分散销售为盈利方式,而是以获取租金和资本增值为主要目的投资房地产的房地产,如写字楼、酒店、零售、公寓、仓储等。以及物流、养老项目等。
此次,新华保险与中金资本重金投资,不仅是响应国家号召支持房地产市场融资需求; 这也是“逢低买入”的及时准备,希望在市场复苏后实现资产增值。
除了新华保险之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也越来越重视持有房地产投资。 同为保险公司的平安人寿去年进行了多项房地产投资。
例如,去年11月,平安人寿投资了上海东方万国、上海宏源科技、北京宏源国际、北京宏源新时代项目等4个产业园项目,实际投资总额达61.49亿元。 又如,12月6日,平安人寿投资了北京丽泽商务区D-03、D-04房产项目,计划投资金额不超过75.41亿元。
还有一件事值得注意。 据中国投资网《LP周刊》栏目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来,银山资本、普洛斯、高鲁集团、京东等公司纷纷设立房地产投资基金,合作伙伴多为保险公司。
去年12月,高瓴资本旗下高瓴集团完成高瓴工业物流人民币基金一期募集,该基金将收购多个成熟运营的物流及工业项目,总投资规模近35亿元总投资35亿元以上。 65万平方米。 高路一期的投资方尚未公布,但官方消息提到,基金投资方为多家国内知名保险机构。
又如,友邦人寿、中国太平洋保险、华港人寿三家保险公司联合中信金石基金、京东设立京东金石(南京)智慧仓储物流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基金规模为40亿元人民币。 主要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共13个核心物流节点城市投资14个高标准物流仓库。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57.8万平方米。
此外,银山资本近期已完成80亿元融资,普洛斯中国(十一期)已完成30亿元融资,高盛、黑石等国际巨头也早在2022年就已入局。可见,持有型房地产投资在中国确实正在升温。
原因并不难理解。 一方面,持有房地产投资是受市场供求自发调节的,楼市政策、货币政策对其影响不大。 这意味着基于供需的预测准确性往往很高,无需过多担心意外的干扰因素。
此外,国内房地产开发已进入成熟阶段,控股型房地产投资正处于成长期。 世邦魏理仕的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大规模房地产投资仅占GDP的0.2%,而欧美发达经济体这一比例为1.6-2.3%。 如果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持有型房地产投资将是未来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长最快的领域。
保险资金加速入市,却难解GP“近渴”
随着房地产投资的增长,还有股权投资市场。
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统计,对196家保险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参与调查的保险公司股权投资资产为1.86万亿元,占保险公司股权投资资产的7.84%。总投资资产。 股权投资资产配置比重仅次于利率债、信用债和银行存款,已超过股票成为第四大资产配置类别。
截至2022年底,行业直接股权投资规模1.14万亿元,同比增长3.01%; 特大型寿险公司直接股权投资规模同比增长22.54%。
之所以快速增长,除了国家对产业的鼓励和支持外,可能还与两个直接因素有关。
一是股权投资标的有利于服务保险客户。 保险资金的主要业务是服务购买保险的客户,因此保险资金的投资往往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长城金保资管总经理助理胡坤在今年12月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投资年会·有限合伙人峰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保险资本)通过股权市场投资GP,覆盖了很多各种类型的公司,为保险公司打造了一个私募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的一端是服务保险客户,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和产品;另一端是服务我们的投资端。”
此外,二级市场的低迷导致二级市场保险资金的收益率压力激增,现在正在寻找收益率更好的资产进行替代、升级或补充。
新华保险的财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2023年前三季度,新华保险实现营业收入618.55亿元,同比下降18.6%;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95.42亿元,同比下降15.5%。 营收和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前三季度投资收益同比下降98.2%,资本市场波动影响非常明显。
但追求稳定的风险偏好也意味着险资对于GP的选择有着更高的要求——它并不特别在意单个项目带来的极高回报,而是特别关注是否能够持续获得稳定的回报。
华英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伟的观点就说明了这一点。 一方面,保险资金对基金的管理规模、过往业绩、退出项目数量等都有明确的最低要求,这些门槛也意味着成立时间较短、业绩不佳的GP体现出保险资金准入门槛难度加大。
此外,合规性要求也非常高。 保险机构本身受到银保监会和现在金融监管总局的各种监管条件的约束,监管非常严格。 “保险资管协会白名单上的GP机构只有达到准入门槛后,保险资金才能放心地进行相关检查和投资。”
可见,未来保险资金进入一级市场的消息可能会越来越多。 但市场仍是“人多粮少”。 如何获得保险资金也考验着每个GP的差异化竞争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P波谱”(ID:),作者:杨博宇,36氪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