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科技

短片制片人借大模特的第一缕东风

时间:2024-01-17 20:03:59
这个AI视频广告花了3位核心制作人一个月的时间。如果使用传统的CG制作,这个视频将花耗一个半到两个月。“短短几个月,已经可以应用到日常创作了。她告诉《财经十一人》,动画工作室在确定了创意后,利用传统方式制作一个30秒的效果片需要几个月,而现在借助AI可以缩短到半天。

短片制片人借大模特的第一缕东风

(Disco官方当时的例子提示词生成图片提示词是“A of a, its light a sea of​​ Blood by greg and, on.”,“color”)

29岁的海辛本科学习的是医学,但2017年毕业后,他前往美国学习电影制作。 完成学业后,她回到中国并在该行业工作了三年。 她在此过程中出家,并在业界小有名气。 按照这个行业的既定轨迹,新人必须在剧组工作十年以上,才能从底层一步步走到制作院线电影的核心位置。 只有这样,他们才算“走出来”。

两个月前,海辛受邀在一次著名的行业会议上发表演讲。 核心内容是她使用AI工具生成图片、特效和广告的经验。 那是会议最后一天的下午。 会场外人烟稀少,但场内却挤满了人。

人工智能、大模型,这些看似离影视制作行业很遥远的科技术语,如今却变得很近。

“有很多导演来到这里,对AI非常好奇。艺术设计从业者相对已经过了好奇阶段,正在广泛使用它——因为他们的政党或老板会对它有一定的要求。” 贺新说《财经十一》说。

2022年上海疫情封城期间,海欣有一整块的时间来学习AI工具。

当年 2 月,独立开发者在 Colab 云服务上向全球用户开放了大幅提升 图像质量的 AI 程序 Disco。 通过设置参数,输入屏幕内容和风格的关键词(这个过程也称为提示词工程),AI可以生成相应的作品。

与人类思维不同,Disco产生的图像通常更加疯狂和大胆,能够激发人类艺术家的灵感。 同时,该程序基于MIT开源许可,所有互联网用户都可以免费使用、复制、修改甚至出售生成的图像。 这启发了许多艺术从业者开始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工具。

2022年7月和2022年8月,目前拥有最大用户群体的闻声图工具陆续公开发布。

(2022年7月上线,2023年初拥有1000万用户,成为后者最大的社区。2015年5月上线。截图于2024年1月7日)

对于一直关注新技术的专业从业者来说,AI工具的使用门槛较低,几乎可以说是现学现卖。 在2022年5月至8月的两个商业项目中,大胆使用了新技能。 AI可以在几分钟内生成效果图,大大缩短了以往艺术家手绘效果图的创意头脑风暴时间。

此时,AI仍在快速发展。 继的图形工具、的视频工具Gen-1和Gen-2之后,Pika Labs的Pika和AI的Video也将在2023年陆续发布。

2023 年 8 月, 和他的团队使用 Gen-2 为联想制作了一个纯粹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广告——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成为了可交付的商业产品。 这个AI视频广告花了三个核心制作人一个月的时间。 如果用传统的CG制作,这个视频需要一个半到两个月的时间。 从结果来看,这则AI广告发布在智族GQ视频账号上,点赞、转发、零食等数据不亚于该账号上其他明星曝光或实拍视频。

现在每个月都会收到 4 到 5 个 AI 视频项目的询问。 她亲自掌控视频的内容创意、图像生成和剪辑。 她还在学习AI工具,主要业务是作为一家AI初创公司的成员。 她精力有限,目前保持着每月开一个订单的记录。

2022年,AI生成图片工具开始成熟,其价值将主要辐射到美术设计师、摄影师等群体。 2023年AI视频生成工具的崛起标志着更深刻的变化。 传统影视制作依赖复杂、专业化的分工。 AI工具的介入,使得以往必须依靠电脑前的美术、布景、灯光、摄影等完整制作团队的工作,可以由核心主创人员单独完成。 快速实施。

传统影视制作的门槛正在被打破,影视创作的边界正在被拓展。 这给影视从业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变化的形势和新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只有不断学习、适应,才能在新技术引领的行业中前进。

新工具出现

对于很多影视制作从业者来说,AI生成工具创造的“哇(震撼时刻)”恰逢其在2023年初的出现。

动画导演、兔斯基作者王卯卯告诉《财经十一》,她在2022年秋季注册了文生图工具会员,但作为专业用户,她对图像生成效果要求很高,当时生成的图像是“还是很难。” 太烂了”,所以我就不再关注这个软件了。

此时,开源社区的一些技术人员正在继续讨论AI生成图像和视频技术的进展。

到了2023年2月,王卯卯再次看到专业社区的人分享的生成的图片效果,再次成为会员。 “短短几个月,就已经可以运用到日常创作中了。”

对于传统影视行业的从业者来说,乍一看,AI​​生成工具的技术属性非常强。 刚接触的时候,从充满代码的用户界面,到更符合技术人员思维的算法生成逻辑,都感觉很陌生。

因此,AI视频创作者由两类人组成,一类是与AI技术相关的人,另一类是快速掌握新工具的传统影视制作从业者。 前者比后者更熟悉AI算法等技术原理,也更擅长提示词工程。 后者在内容创作上比前者更加专业,生成的视频在故事创意、叙事节奏和技巧上有更明显的优势。

然而,在AI生成技术快速发展、工具快速迭代的2023年,有技术背景的创作者往往能获得半步优势。 多位受访者告诉《财经十一》,如果从发表论文数量来看技术更新,每天都会出现新论文。 而且每隔半个月到一个月,就会有一篇论文引起大量关注和讨论。

在将技术封装到产品的工具层面,所有创造者都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的工具。

目前,文声图、图声视频工具已经呈现出集中效应,、、、、皮卡等产品成为用户最主要的选择。 这些产品的迭代非常快,相互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 主要产品每周更换一次。

(注:AI是一家发布AI生成的开源程序的出版公司,允许用户免费下载到本地,无需频繁访问该公司的网络主页。数据来源:数据采集时间:2024年1月12日前28天)

此外,围绕AI视频制作的口型同步、画质提升、音效制作等细分工具也在不断涌现和更新。 这些产品还没有引起用户的注意。 AI视频创作者需要不断尝试新产品,寻找最便捷的工具。

为了不落后,王卯卯告诉《财经十一》,自己经历了高考以来最紧张的学习时期。 从2023年4月开始,她每周强迫自己学习2-3个软件。 她在 上关注了大量人工智能视频创作者。”

到了创作阶段,传统影视制作从业者更能体会到人工智能的价值。

2023年8月上旬的一天,在苦苦研究AI工具四个月后,王卯卯觉得是时候用AI来制作视频了。 她构思了一个关于中国古代年轻人制造时间机器的故事。 从创意开始,到生成主视觉、生成动画,再到剪辑、添加字幕,她只用了三个小时,就创作出了一个30秒的预告片。

“虽然当时效果还很粗糙,但当我完成视频的那一刻,我被深深震撼了。”

王卯卯的另一个身份是美国知名动画工作室 的动画及创意总监(著名作品包括《卑鄙的我》系列和《超级马里奥兄弟电影》等)。 2022年王卯卯导演的一部10分钟动画短片《蓬莱》,一年就花了50名动画师逐帧绘制。

她告诉《财经十一》,动画工作室确定创意后,用传统方法制作一部30秒的效果片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现在借助AI可以缩短到半天。

全新奖励空间

电影技术是电影发明的基础。 数字影像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影视制作方式。 CG技术让影视制作者能够创造出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实现的场景和效果……每一代技术的迁移都会给内容制作带来繁荣,创造全新的红利空间。

名誉、金钱,甚至创作者的自由,都是这一轮AI生成技术能够创造的红利。 尤其是在创新发展的初期,当市场处于蓝海时,先发者更容易获得更大的红利。

Caleb 和 Caleb 是一对活跃在创意艺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夫妇。 看到AI生成视频技术逐渐成熟,他们建立了一个网站( ),后缀为The World's First Home for AI(全球首个AI电影制作之家)。

作为全球第一家AI电影制作公司的创始人,他们完成了自明星计划,开始成为公认的AI电影制作先锋代表,频繁出席各种行业活动并组织各种商业合作。

同时,AI视频制作课程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发行。 每个用户支付 749 美元,即可获得一个月的在线课程和一年的平台社区福利。

在中国,很多AI视频创作者也通过卖课程赚钱。

李嘉伟是前影视行业从业者。 自2023年6月起,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制作AI视频上。 他现在正在创业,从事人工智能视频教学。 他的业务涵盖创意内容生成、AI工具部署和模型调优。 他告诉《财经十一》,很多工作繁忙、单位时间昂贵的人非常愿意花钱去上课。

接受《财经十一》采访的周末,一位从广东来北京出差的广告总监,打算花1.6万元与李嘉伟约两天时间,以获取AI视频创作的相关信息。从他身上。 导演随后将决定是否投资人工智能创作。 这类人就是李嘉伟选择创业的目标群体。

“这个生意可以持续两年。” 李嘉伟预测道。

除了卖课程之外,直销AI生成的内容产品也是创作者现阶段变现的主要方式。

虽然2023年AI视频的画质和效果还不足以达到电影级别,但大多数创作者仍然出于兴趣单打独斗、试水。 但到 2023 年,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商业短片和网络短片市场已经开始接受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

九合创投创始人王晓告诉《财经十一》,视频是内容市场最大的领域,一直存在制作成本高、制作周期长的问题。 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不断演进,视频内容的制作将逐渐被AI取代,带来内容供给端的结构性机会。

从需求端来看,京东、淘宝、天猫、联想、可口可乐、奥迪等互联网品牌以及传统各大品牌都纷纷落地AI视频广告或TVC。

小红书博主@武志气是一名广告人。 他告诉《财经》11,一些品牌已经在联系人工智能视频创作者。 他收到的最高报价是8000元/秒,他听过的最高报价是10000元/秒。 不过目前的报价底线也可以很低,有的只有500元/秒。

由于@武志奇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AI短剧,优酷等视频制作和播出平台的工作人员也找到他进行内容合作,并且平台愿意提供固定的月费。

一方面是AI生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传统影视制作流程的重塑。 另一方面,明确的商业需求不断涌现,鼓励有前瞻性的创作者聚集到成熟的传统影视制作上。 分工体系引入AI视频制作,为AIGC即将广泛落地储备经验。

2023年下半年,王卯卯组建了AI制作团队。 团队成员包括五位专业电影制作人:导演、编剧、分镜师、作曲家、音效设计师,以及一名AI工程师(提示词顾问)。 此前,他们花了两周的业余时间共同制作了一部93秒的AI故事片。

王卯卯认为,一年之内,AI视频的质量将与传统影视行业相当,届时对AI制作会有巨大的需求。 组建AI制作团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到达那一刻,更是通过高科技工具开发团队的原创IP。

谁将被取代?

如果在人工智能工具的帮助下,一个或几个人可以通过协作完成过去制作团队可以完成的事情,那么这个过程中将取代谁?

高鹏飞在北京有一家广告公司,有20人。 他告诉《财经十一》,以前完成创意方案后,要找分镜师画效果图。 一般每分钟需要40-50张图片,一张图片300-300张。 500元,现在这个环节已经用AI优化了。

一些简单的文案任务也可以交给AI。 “一万元以内的人工智能基本上可以做任何事情,但一万元以上的东西无可替代。”

与此同时,以前由摄影师拍摄、每张售价500-1000元的产品平面图,现在也由人工智能生成。

李嘉伟认为,传统上勘察布景的艺术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制作的氛围图现在可以用这样的工具生成。

AI视频创作者刘国辉认为,CG动画艺术家应该感到紧张。 “CG建模往往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出结果,如果AI能在几分钟内生成结果,他们的危机感就会非常强烈。”

刘国辉话锋一转,补充道:“并不是说各方面的从业者不再需要思考、会被取代。而是相关人员应该尽早接触AI,将AI融入到工作流程中。” ”。

人工智能只是一个工具,需要人类提示文字指导来生成内容。 内容的价值与提示词工程师的综合能力挂钩。 这是所有受访者的共识。

在这个维度上,谁将被取代的问题应该由谁在抵制人工智能的使用来代替。

王卯卯观察到,相反,取得一定成就的资深从业者往往会“怀念”AI。 他们并不迫切需要学习新知识来提高竞争力,而且由于工作繁忙而没有时间,他们会逐渐抵制扰乱现有工作流程的新技术。

“当我向一位制作过美国票房前三的电影的好莱坞导演推荐人工智能时,他的回答实际上是‘哦,我知道人工智能,这是工作(抢走了所有人的工作)。’”王佘毛毛表示,听到这个答案时她很震惊,因为“人工智能对于创作者,尤其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导演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帮助,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智能的价值。”

使用人工智能的另一个阻力来自于对内容原创性的坚持。

尤其是那些刚刚开始使用AI工具的人难免会怀疑AI只是一个拼接怪物——AI生成的内容本质上是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分析大量数据来学习和模仿输入内容的结构和风格,从而创造出新的内容。内容——如果创作者将学习过程交给AI,那么AI返回的内容是属于AI还是创作者?

目前,在中国,这个问题从法律角度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 2023年底,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结了我国首例涉及人工智能生成图像的著作权案件,明确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具有“作品”属性,使用者身份属于“创作者”。

在海外,美国版权局发布的政策和联邦地方法院的判决也给出了初步答案:只有自然人才拥有“作者权”,只有“作者”的原创表达才能获得版权保护。

从法律角度来看,人工智能不具备创造者属性。 但在艺术家心中,这或许是一个需要长久追问的问题。

“如果不使用人工智能,它就不会被取代。” 李嘉伟进一步否认了问题本身,“但它会被时代抛在后面。”

就像摄影已经存在了 180 多年一样,绘画也没有消失。 传统画家仍然可以靠手艺养活自己。 但在现代社会,人们对美术的需求远没有过去那么强烈。 他解释道。

机会之窗仍然敞开

对于那些仍然想搭乘这趟列车的人来说,现在还不算太晚。

一方面,AI学习的门槛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高。

王卯卯认为,只要拥有电脑,门槛就在于能否获取和理解知识和高质量信息。 只要你不怕英语或者编码,就可以学。

海辛进一步解释说,很多人认为你需要算法背景才能进行人工智能创作。 事实上,需要学习算法和技术的情况很少。 “就我而言,这只是理解英语、了解系统报告的内容以及在互联网上找到解决方案的问题。”

刘国辉认为,普通人随意创作的门槛很低,但想要商业化,精准控制AI工具生成特定风格的内容,就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 “生成内容的商业价值越高,制作门槛就越高。”

尤其是那些在传统影视行业担任导演、编剧等核心创作岗位的人,仍然是AI视频领域最有优势的群体。

有技术背景、现为小红书AI视频博主的钱向阳告诉《财经十一》,“就像自媒体时代,以前的媒体人都在做最好的事情,而AI视频创作的本质是,由传统影视创作者掌控。”

这其中最本质的精髓就是理解镜头语言,拥有高超的故事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当前的AI生成技术仍然存在缺陷。 主要问题是视频缺乏稳定性和可控性。 解决这些问题是AI视频进一步广泛应用的前提。

海辛解释说,稳定性分为两个部分。 首先是画面本身的稳定性,不跳帧。 二是细节的连续性。 例如,这个阶段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角色在上一个镜头中戴着牛油果耳环,在下一个镜头中就变成了花环耳环。

控制的问题是目前的AI生成视频工具提供的控制方法太少。 创作者主要根据参考图像的深度、骨骼、线条等信息进行控制。 在实际制作中,尤其是影视作品中,从业者还需要更丰富的安排,包括前景、中景、背景的分层运动等信息。

对于以上的一些问题,有经验的创作者可以反复调整提示文字,以改善画面效果。 王卯卯表示,目前在生成AI内容的过程中,经过20次左右、皮卡和5-20次左右的反复调试,基本可以得到满意的反馈。

但另一部分问题仍需要通过技术发展来解决。 针对AI生成稳定性不够的问题,diff的技术方案应运而生。 “虽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路径的发展,今年技术应该会成熟。” 海辛说道。

无论是已经出现的技术方案路径,还是屠呦呦的快速发展,AI视频生成技术和应用将在2024年得到质的发展。这是大多数受访者的一致看法。

届时,AI视频爆发的红利空间将属于每一位拥抱新技术的创作者。

(作者为财经十一特约撰稿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徐文普,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