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智驾

智驾

卷完电动卷智能 中国车企下一轮领先还得靠AI?

时间:2024-05-25 08:30:03 云子
【CNMO科技】在2022年至2024年的科技浪潮中,ChatGPT犹如AI领域的璀璨明星。这一

  【科技】在2022年至2024年的科技浪潮中,ChatGPT犹如AI领域的璀璨明星。这一时期,人工智能(AI)技术如同火箭般疾驰,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智能移动设备到个人计算平台,再到智能驾驶系统,AI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无处不在。

  在这场技术革新的竞赛中,Open AI、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竞相角逐,纷纷亮剑。它们不仅在算法和模型上持续迭代优化,更在应用场景上不断探索。


卷完电动卷智能 中国车企下一轮领先还得靠AI?

  与此同时,手机市场也在AI技术的驱动下焕发出新的活力。随着Android 15、iOS 18的即将到来,以及小米、华为等国内厂商在AI领域的积极探索,智能手机将实现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功能。同时,PC市场也在AI的助力下焕发新生,联想、苹果、华为、荣耀等厂商纷纷推出AI PC产品。

  作为当红炸子鸡的智能汽车也正在成为AI技术的新载体。汽车行业正由“软件定义”迈向“AI驱动”,通过集成先进的AI技术,实现更加智能、安全的驾驶体验。

  而在这一切变革中,英伟达凭借其卓越的GPU和无与伦比的AI计算能力,成为了无可争议的“最大赢家”。

  在“AI”重塑这个世界的当下,推出了“AI重塑ing”系列专题,本文围绕的点是“AI赋能下的电动汽车”。


  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电动化和智能化成为了推动行业发展的两大引擎。中国车企在这两个领域的深耕细作,不仅改变了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在全球范围内展现了其影响力。

  当前国内汽车市场在电动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乘联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4月,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的零售渗透率达到了43.7%,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1.7个百分点。这一增长得益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可度的提升,更有赖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技术的不断进步,彰显了行业发展的蓬勃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逼近50%,预示着市场竞争将告别电动化的“上半场”,开始步入智能化的“下半场”。而要实现汽车智能化,那注定就离不开AI的帮助了。而AI对于未来汽车的影响无疑在两大方面——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

AI——让汽车更懂你

  对不少人而言,汽车就像是一个移动的家。而从舒适型的角度来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座舱的发展经历了以机械仪表为主的机械化座舱(毛坯房)和以传感器和液晶仪表为主的电子化座舱(简装房),而如今,在智能化的赋能下,不仅住宅拥有了智能家居,在汽车上,智能座舱也成为了各大车企竞争的重要战场。

  近些年来,国内车企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发展可以说是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当某些合资品牌还在将真皮方向盘、电动座椅当做“五大杀手锏”进行宣传时,国内车企都已经在车机系统、语音交互等层面进行着激烈的竞争。无论是较早的华为鸿蒙座舱,还是小米SU7上的小米智能座舱,亦或是小鹏刚推出的AI天玑系统,都将AI带入了智能座舱中。


  根据华为在4月举办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上的介绍,新一代鸿蒙座舱搭载了千悟引擎大模型。该模型以华为云盘古大模型、MindSpore异思计算框架和昇腾AI基础硬件平台等核心技术为基础底座。其千悟视觉功能可实现舱内毫米级精准感知,主驾自适应调节,包括后视镜、方向盘、HUD高度等。同时,千悟视觉支持全舱骨骼级人体感知,多模态融合控车,挥手即可控制遮阳帘、车门、空调风向等,车内体感交互创出新高度。在AI的帮助下,未来配备新一代鸿蒙座舱的车辆,将更能了解车主和乘客的所需所想。


  而在不久前刚刚举办的小鹏AI DAY上,小鹏正式带来了AI天玑系统,小鹏称其为“行业首个将AI技术全面应用于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的操作系统”。在智能座舱方面,小鹏推出行业首个“全域大语言模型”,将AI大语言模型的推理能力深度融合用车全场景,通过联动车内感知系统和车外环境,为用户提供一个可以主动感知并推理需求的贴心车载助理AI小P。小鹏表示,全新AI小P基于AI大语言模型的深度应用,将具备更高级别的理解能力和需求推理能力。仅需一句话就能完成座舱设置。


  此外,如同手机端的AI大模型一样,包括小鹏、华为、理想等车企也都在车端接入了各家的AI大模型应用,除了能够进行日常对话闲聊外,还能成为家中孩子的百科全书、故事大王。而像小米、华为这种还涉及智能家居业务的企业,通过AI可以直接远程控制家中的智能电器,这样的体验在如今的合资车中基本是不可能的。而这些,都得益于AI对于智能座舱的赋能。

AI——让智驾更安全

  AI的出现除了赋能智能座舱外,对于智能驾驶的提升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AI的帮助下,智驾的表现不仅能够越来越像人类司机,同时还增加了开启智驾之后车辆的安全性。

  在不久前的北京车展上,吉利带来了自研的能够“自动控车避险”的AI数字底盘。吉利集中展示了该自研动力底盘融合域控、线控转向、轮边电驱、智能驾驶以及AI大模型等多领域技术的跨域融合能力,具备了数字底盘最高维的智驾和主动安全能力。


  通过全球首创的AI大模型和数字底盘的完美融合,吉利汽车率先做到全球首个无人驾驶漂移。吉利AI数字底盘反应速度仅需4毫秒,比人类的极限反应速度快了25倍,可实现极限反应下的“自动控车避险”,为用户提供“主动避险、永不失控”的安全守护。

  而小鹏也给出了类似的答案。在小鹏发布的AI智驾中,通过对大量数据的运算和学习,小鹏的AI智驾模仿人类的思考决策逻辑。基于神经网络的规划大模型XPlanner可通过海量数据时刻训练,使得驾驶策略不断向拟人进化,拥有“老司机般的脚法”,使得前后顿挫减少50%、违停卡死减少40%、安全接管减少60%。


  此外,小鹏汽车承诺,2024年第三季度,其智驾可以做到“全国都能开,每条路都能开”,2025年实现城区智驾比肩高速智驾体验。何小鹏更表示:“2025年,小鹏汽车将在中国实现类L4级智驾体验。”虽然目前国内还没有L4级别的法规,但是从小鹏的表态来看,在AI的帮助下,未来的智驾将会比当前的L2更加安全。

芯片——中国车企AI发展的最大软肋?

  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在智能座舱还是智能驾驶上,国内车企在AI方面都暂处于领先地位,那么AI真的能够成为中国车企在新能源之后的又一个领先点吗?其仍然存在有一定的变数,这其中,最主要的还是芯片。

  纵观目前国内大部分车企在AI方面的宣传不难发现,“座舱靠骁龙,智驾英伟达”可以说是普遍情况。在智能座舱方面,不少车企都将“配备最新骁龙8295车规芯片”作为一大卖点,而在智驾方面,英伟达的Orin X也出现在了包括小鹏、蔚来、极越、腾势等一众新能源车企的车辆上。


  2023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国内的汽车智驾芯片领域,英伟达已经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而随着越来越多车企在NOA方面的发力,在算力上有着更大优势的英伟达,正获得更多车企的选择,其当前的占有率很可能还会更高。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如火如荼的当下,美国也加紧了对于中国车企的防范和打压。不久前,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将大幅提高电动汽车、芯片和医疗产品等一系列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其中电动汽车关税今年将从目前的25%大幅提升至100%,若算上美国针对电动汽车征收的2.5%基础关税,最终税率将达到102.5%。

  考虑到曾经美国对华为的一系列制裁,很难不怀疑未来如果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热销,美国会不会继续在芯片上做文章,这仿佛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中国车企的头上。

  不过好在国内还是有部分车企使用的是国产芯片,这其中,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M9、智界S7和阿维塔12都采用的是华为的麒麟9610A,而领克旗下包括领克08、领克07等车型,则使用的是来自芯擎科技的龙鹰一号座舱芯片。


  而在智驾芯片方面,华为同样带来了单颗芯片高达400TOPS的MDC 810平台,其算力比英伟达的Orin X还要高出不少,已经应用在阿维塔和极狐的部分车型上。此外,像地平线、黑芝麻等国产厂商也都陆续推出了自家的智驾芯片,希望能够从英伟达手中抢夺一些市场。不过目前看,由于英伟达在GPU方面的雄厚实力,其在品牌影响力和算力方面还是有着不小的优势。但是无论如何,国产智驾芯片的逐步崛起对于国内车企而言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写在最后

  放眼当下,中国车企在汽车新能源化方面可以说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在近些年的快速发展,AI与各行各业的结合与影响也在不断加深,汽车行业自然也囊括其中。

  就目前看,中国车企在AI方面正展开着激烈的竞争,无论是座舱还是智驾都在与AI不断融合,意图将其打造成为电动化后又一个领先点。不过,要想真正在全球获得领先,还得在芯片方面继续下功夫,只有将其紧紧抓在自己手里,才能让AI赋能中国电动汽车不再被其他人使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