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网

当前位置: > 智驾

智驾

他研发投入高,把合资车价格打下来,一台车利润却只有八千。

时间:2024-09-21 17:07:26 yke
一个年销超过300万台,新能源第一,全球整体排名前十的车企;一个火速迭代了新一轮混动、纯电技术,把油耗拉到3L,续航冲到2000 ,且还在不断升级易四方、易四方、云辇、全新智驾,华为乾崑3.0等尖端技

一个年销量超过 300 万台,新能源排名全球前十,整体排名前十的车企;一个快速迭代混动、纯电技术,将油耗拉低至 3L,续航里程提升至 2000 ,并不断升级易四方、易四方、云辇、全新智驾、华为乾昆 3.0 等尖端技术的车企,它每辆车的利润应该是多少?



如果这个问题由海外品牌来回答,特斯拉给出的答案是每辆车赚够 6 万;奔驰略低,但也不会低于 5 万,即使是以性价比著称的韩系,也不会低于 2 万。这就是这几家车企在 2023 年的单车利润。但比亚迪给出的答案是每辆车只挣 8500 块。



面对这个数字,无论是众多的消费者,还是其他友商,都难免会觉得比亚迪挣的有些不够。毕竟,比亚迪已经是新能源第一,全球前十,还手握多个高端品牌,到头来单车利润还不到一万块,奋斗的终点在哪里?其实,在比亚迪看来,新能源事业还远未到头,海外品牌依旧拿着高高在上的暴利,全球整体销量也仍是它们领先,而国家数以千亿计补贴/扶持的新能源产业,目的不在于此时此刻就急着摘果子,而是期待它真正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为此,比亚迪用仅为 8500 元的单车利润,仍在继续改写着行业格局。


薄利,是为多销


比亚迪的影响力,却仍旧把单车利润维持在四位数水准,它首先为的就是更大的销量。只不过,在 2024 年,薄利多销已经成为了一件难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譬如海外品牌中最愿意降价的特斯拉,销量也已至瓶颈,热度更是大不如从前;而单车利润不到特斯拉六分之一的比亚迪,又得从何处下手呢?


首先,今年新能源行业带来了利好,由于锂电池等材料价格的下降,让车企有了增本降效的空间。只不过,面对这波利好,更多车企选择了在疫情过后抓紧“回血”;比亚迪却把这个利好原封不动的回馈给了用户。


当然,仅仅是“原料降、车价降”的程度还不够,在 2024 年,大家可以发现那些只降价格、不提升功能的产品,最多只能销量“保本”,从骨折价的豪华车、合资车,到部分国产都是如此。而比亚迪的目标,却是进一步攻城拔寨。所以除了在原材料、在全产业链自持方面降本增效,比亚迪在把所有利润投入研发的同时,还自掏腰包打磨更为技术领先的产品。



于是,在年初,当所有人觉得 8.98 万的秦 PLUS 已经是工业奇迹的时候,7.98 万的荣耀版再次让人眼前一亮;不久后,9.98 万起的秦 L、海豹 06,更是重新改写了混动中型车的价格体系,再加上同样换用了第五代 DM 混动技术的宋家族,比亚迪一边让人享受着低价,一边又让人尝鲜新技术。同理,面对海外市场,当欧洲一纸反垄断试图阻止中国新能源的入侵,比亚迪却仍有“交了高额关税后价格、性能依旧占优”的底气。



那么最终再来看薄利后带来的销量结果:当特斯拉也开始停滞不前,当其他单拼价格的厂商难见成效之后,去年月销量保持在 28-29 万的比亚迪,今年稳稳地突破了 30 万 ,且同比环比都在不断增长。作为一个成名后依旧愿意拿薄利的车企,比亚迪让它的消费者,继续以实惠的价格享受科技红利,看来赢得广大用户认可才是比亚迪的首要目标;作为回馈,消费者也让这个冲破了 300 万大关的车企,继续朝着 500 万、1000 万的量级奔袭。


薄利,更是为栽培科技树


正如前面所说,2024 年车市表面上是拼价格,内核却仍是在比技术,真正实现了销量增长的华为系、理想、蔚来小米,无一例外都是靠技术突围。在这当中,少不了多年研发投入保持行业第一的比亚迪



光从数据来看,比亚迪对研发这事当真是“不光把利润都投进去了,还额外自掏腰包”。比如在 2023 年,比亚迪的净利润为 136.31 亿元,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不仅已经把去年所有的盈利投入研发,还额外多掏了近 63 亿。再往前看,从 2011 年至今,比亚迪有整整 13 年研发投入高于净利润,常年领先。



正是这种高投入,带来了比亚迪在新技术上的应接不暇。从成名之初的刀片电池、DM-i,到今年的第五代 DM 技术,e 平台 3.0 EVO,全新底盘,还有高端领域的易四方、易三方、云辇、高阶智驾等等,以及比亚迪华为乾崑智驾的合作……这日益繁茂的科技树,已经让比亚迪形成了极大的用户粘性;对于消费者来说,即使不在乎低价,追求的是最新、最具突破性的产品体验,首先想到的也同样是比亚迪



因此,在科技这个领域,比亚迪带来一个最令消费者期待的反转:那就是过去几十上百年,很多汽车厂商都在不断重复掏出成名技——建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