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网

当前位置: > 智驾

智驾

苹果手机能被远程引爆系假消息,已被辟谣!品牌营销需有底线

时间:2024-09-22 15:06:04 gh
近期,有关黎巴嫩数千台寻呼机和对讲机被远程引爆事件发生后,一段有关苹果手机被远程引爆的视频迅速流传开来。 难道苹果手机也有安全隐患吗? 环球时报就相关视频进行了辟谣,称该视频为张冠李戴。经核实发现,该
近期,有关黎巴嫩数千台寻呼机和对讲机被远程引爆事件发生后,一段有关苹果手机被远程引爆的视频迅速流传开来。
环球时报就相关视频进行了辟谣,称该视频为张冠李戴。经核实发现,该视频是来自十余年前美国一个民间科技爱好者的账号;视频中,该博主用一个高压脉冲发生器对许多电子设备进行了测试,其中包括第一代苹果手机。这样的测试和黎巴嫩寻呼机和对讲机被远程引爆的概念完全不同,强行放在一起讨论显然是别有用心。
是谁在积极地制作和传播相关内容?甚至将话题扯到新能源汽车领域,把特斯拉也放在一个话题圈呢?相信答案并不难找。因为谁受益谁的嫌疑就最大。现在的数码消费品圈和汽车圈里有一个怪异的现象,那就是几乎不能讨论海外品牌与产品;当然如果是说这些品牌和产品不好则没有关系,甚至还能获得泼天流量,但如果某些品牌和产品客观上存在一定优势或亮点,那么哪怕对其进行客观的阐述也会被贴上各种不好的标签。
品牌营销正在极端化,近期针对苹果或特斯拉出现的相关话题有明显的恶意营销的痕迹。作为既不用苹果品牌的数码产品、也不用特斯拉品牌汽车的人,对于这种现象也已经难以接受;因为“技术话题”总会被上升高度的曲解,长此以往,这两个领域里都将催生出垄断企业,届时不论其为本土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市场用户都将为这种愚蠢的营销承担巨大的代价。
理论层面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锂离子热失控会爆燃。
而且通过技术手段是可以做到远程控制数码终端和带有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车辆的,可是就一般智能手机所使用的锂离子电池而言,其从接近热失控到起火是会有一个过程的;可以说如果没有特殊的物质被放置在智能手机里,手机电池即便热失控也没有瞬间燃爆的可能性。
反之,如果这种可能性存在的话,那么任何品牌的智能手机都将不再安全;因为任何智能手机都可以通过网络来控制,任何由人来编写的防火墙都能由更聪明的人去攻破,所以炒作这样的话题看似是在唱衰某些品牌,实则是给所有智能设备用户制造焦虑。
再讲智能电动汽车,如上所述,任何由人来编写的防火墙都能被人为攻破;理论上所有品牌的智能汽车都能被远程控制,并且远程进行程序和参数的修改,不限定于某个品牌。而如果一定要从动力电池的角度分析的话,特斯拉的电芯(动力电池)供应商也有本土企业;电池组 PACK 过程如果存在一些网传的“隐蔽操作”也会被员工发现,难道在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员工会熟视无睹?所以有一些网络谣言编的过于离奇了。
有关电动汽车安全性的关注焦点应当放在动力电池的年检之上。
由于动力电池在使用中会老化,会出现锂枝晶,会出现一致性越来越差的情况,所以动力电池才需要定期检测。可是电动汽车在实际使用中的检测往往难以做到及时,因为有大量的营运车使用电动汽车,这些车普遍按照年限周期进行检测;但是其行驶里程、快充频率、用车环境等因素会让车辆在相同的周期内出现数倍于家用电动汽车的老化,真正存在风险的这些车辆,真正造成用车风险的检测的不及时。
可是电动汽车又不像燃油车一样需要定期更换机油,那么出现因检测不及时导致的隐患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现在有哪些车企真正考虑过这些问题?
似乎大都是在制造“车圈的花边新闻”来掩饰产品的问题,甚至将品牌营销演变为意识形态的对立,利用人们朴素的爱国情感来打压竞争对手和转移关注焦点。
综上所述,数码消费品圈和汽车圈正在深度融合,这两个圈子正在同时上演着无底线的恶意营销;诸如“苹果手机远程引爆”之类荒唐的话题还会层出不穷,而最终伤害到的不只是这些品牌的产品用户,更是伤害到一些在海外市场有相当高市场占有率的中国品牌——都如此营销的话,外国也可以通过相同的方法去针对中国品牌。可是现阶段的汽车产业正在加速海外市场的拓展,在数码消费品领域里也有一些海外市场占有率很高的中国企业。
所以有一些对海外市场依赖度较低的企业应当收敛一些,不能为一己私利而牺牲大部分中国企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