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
地平线:科学家创业,挑战智驾行业共识。
汽车产业有一个铁律,那就是只要产业链的链主——主机厂发生变革,那么上游供应商就会出现供应链“蜕皮”的更换现象。主机厂的变革越剧烈,上游供应商的蜕变也就越明显。如今,当大部分人还把目光聚焦在明面上的价格战时,实际上,一个隐秘的下半场已经开始了,那就是汽车供应链的新老大逃杀。
在之前的文章《转型与突围:智驾供应商的生死局》中,我们描述了当下智驾供应商的困局,主机厂的要求是成本低、性能好、开发周期短、上车速度快,这真是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如此残酷的环境,大量智驾供应商生存得非常困难。
相比之下,有一家公司却走在上市的路上,它就是地平线。
根据风投公司测算,地平线目前估值 80 亿美元,是国内智能驾驶行业估值最高的公司,行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地平线就是国产智驾芯片老大,你不用,很多车企订单就拿不到。”
要知道,汽车 AI 芯片主要供应商都是外资巨头,比如英伟达、高通、英特尔和 Mobileye。地平线凭什么强势崛起?本文将深度分析。
理解地平线的三把钥匙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门槛的,为此,本文为读者总结了打开地平线的三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算法 硬件方案
2015 年 7 月,科学家余凯创办地平线,没错,余凯本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科学家,他是国内最早接触人工智能的专家之一。创立地平线前,余凯在西门子和美国 NEC 研究院从事深度学习,随后回国牵头成立了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
没错,这样一个科学家如果开始创业,会做怎样的思考?
地平线创业伊始,中国 AI 行业有超过 1000 家创业公司,大部分创业者的思路,是找到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比如人脸识别,开发相应的算法,当时没有人会选择既开发软件,又研发与之配套的芯片,毕竟在中国开发芯片,困难巨大。没错,当时不少投资人也是这样建议余凯的。
但余凯却有自己的思考。
从一个科学家的角度看,他认为,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人时代的来临,会需要一个全新的计算平台,就像 PC 时代的终端产品都内置英特尔芯片进行计算。地平线的目标,是成为机器人时代的英特尔,只做算法是成不了大事的。
此外,从商业的角度考虑,余凯认为,只做软件算法的公司太多了,而且作为一名科学家,他深知,做算法的门槛太低,几经辗转,他选择了一个早期投入很大,门槛很高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