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9块9玩“躲猫猫”,揭秘网红游戏背后的生意经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新榜(ID:newrankcn),作者:Bamboo,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他逃,他追,他插翅难飞。
最近一个月,各大城市的公园里经常涌现出一群玩躲猫猫的成年人,他们时而看着手机地图,时而东张西望,有人鬼鬼祟祟躲在角落里,也有人一路狂奔追赶“猎物”。
这个游戏规则和童年时期的躲猫猫相似,不同的是,加入了共享位置的“科技感”。
玩家需要进入高德地图的群聊,统一换上动画片里“Tom猫”和“Jerry老鼠”的头像,并开启共享位置,玩家们随即可以看到彼此的实时位置。5分钟躲藏时间后,“猫”即可出动开启“猎杀时刻”。
组织者会提前将头像发到微信群,
并提醒玩家换好头像
游戏规模集中在几十人左右,有熟人相约的免费局,也有陌生人组成的付费局。付费局价格往往在9.9元到29.9元左右,可以通过小红书、微信小程序和私域社群进行报名,渐渐地,躲猫猫俱乐部也应运而生。
截至发稿前,在小红书上有超过27万篇关于“躲猫猫”的笔记,“躲猫猫”话题全网浏览量超95亿。
为了探究躲猫猫的流量密码,我花了19块9报名参与了一场近百人规模的躲猫猫游戏。
实测游戏的同时,我和游戏玩家及四位躲猫猫组织者聊了聊,躲猫猫到底有什么魔力?背后的俱乐部如何盈利?它会成为像飞盘一样的“网红游戏”吗?
高科技版躲猫猫,玩的就是“心跳”
对于小孩子来说有些幼稚,对于成年人来说刚刚好。
11月初,一个周六晚上五点,上海中山公园的草坪上,已经有一群成年人开启了躲猫猫的游戏。
偌大的草坪上,有人在玩飞盘,也有人在露营,此时天色仍有亮光,距离我报名的躲猫猫场次集合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
凭借微信群里的集合地点,我顺利找到接头人Benny,他是当晚活动的四位组织者之一,他告诉我,当晚的躲猫猫有70人左右参与,是由四家俱乐部联合举办的,一来可以保证人数足够活动落地,二来也能满足老成员认识不同玩家的社交需求。
没过多久,另一位组织者Keke也来到现场,近一个月,她每周会组织3~5场躲猫猫活动,地点集中在中山公园、和平公园、大宁公园和世博文化公园等上海大型公园。
在微信群,主理人们经常会发“粗门”的链接邀请玩家报名,这是一款针对城市年轻人的户外运动平台,已经有了躲猫猫专题活动
目前,很多躲猫猫玩家都是通过飞盘俱乐部报名的,比如当晚活动的主持人卡卡,是一家飞盘俱乐部“KAKA Frisbee”的主理人,也是躲猫猫的组织者之一,他在完成一场飞盘活动后带着一群人来到躲猫猫的现场。
交谈过程中,几十位玩家陆陆续续来到了集合点,大多通过一句“是躲猫猫吗”来互相确认身份,他们有人在俱乐部的微信群报名,有人通过“粗门”买票,还有人从脱口秀社群的链接里报名。
确认好报名身份后,几位组织者一边发着荧光手环,一边介绍规则,手环是区别玩家身份的标识,戴一根的为“猫”,两根的为“老鼠”,游戏过程中不能摘下或隐藏。
游戏开始前,玩家们在微信群通过抢红包的方式选出了5只“原始猫”,“老鼠”如果被抓到需上缴一根手环,随即变成“新猫”,继续抓“老鼠”。游戏胜负根据是否有“老鼠”存活判定,最后一位被发现的老鼠即为“鼠王”,收获最多手环的即为“猫王”。
“5分钟倒计时!开始!”
随着俱乐部主理人Kaka一声令下,近70位玩家开始疾速向四面八方奔跑,地图上Jerry老鼠头像瞬间活跃了起来。
有人三五结伴,有人孤军奋战,有玩家一路“逃”到离出发点最远的位置,有人藏匿在其他游戏的人群中“混淆视听”,不到五分钟,浩浩荡荡的一群人便分散在公园的不同角落,隐藏在黑夜之中。
五分钟一到,地图上的Tom头像开始迅速移动,开启“猎杀时刻”。
作为“老鼠”,我独自藏在公园一处偏远凉亭背后,紧张地盯着屏幕,偶尔能听到远处的尖叫声,也能看到附近队友“逃窜”的身影。
实时共享地图带来的刺激感在于,玩家能清晰地看到“危险”逼近,由于暴露位置而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
不到半个小时,“Tom”头像变得越来越多,这意味着多数猎物已经被同化为猎人。眼看着地图上有两只“猫”的头像越来越近,我选择离开藏匿点,向地图上“老鼠”多的位置跑去。
“要么跑得快可以甩开猫,要么藏的位置足够特殊,如果藏在草丛里,顺着地图很快就能被找到。”有玩家边跑边传授躲猫猫的战术。
随着“安全区”变得越来越小,我被Tom头像包围了,在草坪上没跑多久,便被抓到,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地,变成“猫”后开始大摇大摆地寻觅猎物。
花19块9“回到童年”,躲猫猫是如何翻红的?
“九十月份左右,线下躲猫猫被互联网带火了。”Keke说。
截至发稿前,“躲猫猫”在抖音和快手的话题播放量分别为58亿次和37亿次,虽然其中包含了电子游戏CSGO的躲猫猫内容,但在最新内容中,不少都是关于线下躲猫猫游戏的内容,其中,“线下躲猫猫”的抖音话题播放超过2.2亿次,其中包含活动招募信息,也有人记录游戏的过程和感受。
比如,有大学生在校园内玩躲猫猫躲进井盖下方,一夜未归惊动全校师生寻找,登上社会新闻的版面。
新抖数据显示,关于线下躲猫猫的第一条获赞百万的视频出自“躲了个喵 (成都站)”。
9月25日,该账号发布了一条“第1集|成都线下躲猫猫,20只猫80只老鼠,猫抓到老鼠变成猫”的视频,记录了游戏现场有女生上树、有人把手机栓到狗的身上等让“猫”抓狂的瞬间,视频获赞超103万。
评论区中,来自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西安等全国各地的网友纷纷喊话寻找“游戏搭子”,有的还表示自己愿意组局。
来自东北的00后田田便是其中的一员,在看到网上热火朝天的讨论后,她和几位朋友组建了微信群,各自在朋友圈发广告拉人,组织线下9块9块一场的躲猫猫游戏。
“第一场躲猫猫很容易就组织起了三四十人参加,因为小城市晚上的活动不多,大家下了班也没什么可玩的,所以愿意参加这样的游戏。”田田说。
比起临时组队的网友,户外俱乐部的主理人们有着天然的优势。
当晚的几位躲猫猫组织者,都兼职做着不同的俱乐部主理人,比如Keke的“KEKE Club”擅长组织徒步和CityWalk等户外活动,Benny的“多人有氧运动”俱乐部更爱组织密室逃脱和羽毛球等活动,他们发现社群里有用户在寻找躲猫猫的组织,便亲自下场组织游戏。
卡卡说,大多数人来玩躲猫猫是因为童年回忆,加上游戏的社交属性和运动属性很强,又和飞盘一样相对容易上手。
我随机问了几位玩家,他们大多是被网上“种草”后第一次玩:
“在小红书刷到的所以想试试。”
“找找童年的感觉,还能顺便运动一下。”
“之前玩飞盘,看到群里有躲猫猫就来了。”
在卡卡看来,玩家有比较高的付费意愿,因为付费活动往往组织得更好,能提高完整的服务。
据观察,躲猫猫活动的价格集中在9.9元到19.9元,组织者不仅要“摇人”,还会提供荧光手环、保险和赢家奖品等服务。
多位主理人透露,每场活动的利润往往不超过500元。以50人规模的活动为例,如果票价为19.9元,门票收入则为995元,如果是两家合办,则每家的收入不足500元。
新入局的田田说,由于刚入局还在获客阶段,经常给新用户提供优惠,一场活动下来仅仅能维持个成本。Keke透露,大部分躲猫猫组织者都有本职工作,不靠这项兼职赚钱,更多地是喜欢交朋友,享受大家一起玩游戏的乐趣。
躲猫猫会成为下一个飞盘吗?
安全,是躲猫猫游戏的首要规则。
即便主理人们在活动开始前反复强调不能上树、爬到危险的游乐设施上,但依旧有玩家打破规则。
在当晚游戏仅剩一名“老鼠”时,十余位玩家围着地图怎么也找不到他的藏匿点,直到一位眼尖的玩家发现了树上的亮光,一群人围到树下,发现了漏网之“鼠”。
僵持了十来分钟后,一位玩家自告奋勇要上树试试,在众人合力助他爬上树后,他成功地抓到了最后一只“老鼠”,游戏随即以“猫”阵营获胜宣告结束。
为了持续吸引用户参与游戏,组织者还需要在游戏本身下功夫。
Keke提到,有些场次的游戏会增加角色、任务和主题,丰富游戏的可玩性,比如在万圣节期间,有“百鬼夜行”大家一起Cosplay的躲猫猫;再比如,增加NPC随时出动,发起让猫表演才艺、让老鼠站定十秒等任务,亦或者增加“卧底猫鼠”等角色。
除了需要保证玩家们的安全和游戏的趣味性,组织躲猫猫的另一大难点便是拓展客群。
Benny提到,躲猫猫爱好者一个月一般也就玩三四次,玩多了发现都是同一波人,很多人出来玩是为了认识不同的人,因此各个俱乐部之间经常互相推荐活动,用合办的方式拓展彼此的客群。
几百人的私域社群之外,社交媒体是躲猫猫活动流量的主要来源。
在小红书等平台搜索“躲猫猫”,能看到各个城市的活动信息。Keke提到,她会不定期在自己的小红书上发布招募信息,几乎每天都有网友主动加她询问如何报名。
截至发稿前,小红书“躲猫猫”话题浏览量超过1.8亿次,达“飞盘”话题浏览量的一半,相关笔记数量也在向“飞盘”靠近。
不过,比起飞盘带火了场地租赁、周边装备、飞盘教练和摄影师等产业,躲猫猫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
最近,随着天气渐凉,躲猫猫的热度也有所下降。多位户外俱乐部主理人认为,躲猫猫目前没有成为下一个“飞盘”的潜质。
一方面,躲猫猫的活动组织较为松散,只有在开始和结束时需要聚集在一起,因此玩家们的交流和互动性也较弱,很难形成像飞盘一样的固定队友或球队。
另一方面,躲猫猫涉及到的产品及服务较少,场地大多在免费的公园,也不需要额外的装备或教学,由于集中在夜晚躲藏更不需要摄影师的抓拍。
在卡卡看来,想要发展为飞盘这样的“网红运动”,需要满足好上手、男女老少皆宜、新老玩家可同场运动的条件,同时具有社交属性,最好是规则中没有身体接触,男女优劣势不明显。
虽然躲猫猫的爆红是一时的,但嗅觉敏锐的主理人们,已经通过躲猫猫触达了更多用户,将玩家们沉淀为自己的社群成员,为其他活动积累起流量基础。
当躲猫猫的热度下降时,下一个“网红游戏”已经在走红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