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电商走出黑盒?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新莓daybreak(ID:new-daybreak),作者:李欢,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被称作腾讯「全场希望」的视频号,2023年开始释放商业能量。
去年这个时候,视频号电商还处于一片浓雾之中。当时,还有很多基础工具等待补齐,模糊的客群画像需要更清晰,用户标签也需要时间沉淀。除了自带强大私域能力,大部分商家都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一年过去,这个黑匣子逐渐可视化。这一年是视频号蓄力也是发力的一年。
视频号直播间不再只是中老年群体的身影,30+的女性也浮出水面,并且视频号的商品退货率低、客单价超过200元,这两个数字几乎在领跑行业。视频号对公私域联动运营机制在调整,分发机制也在不断优化。身处其中的电商玩家,感受到其中微妙的变化信号。
腾讯总裁刘炽平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依然释放积极利好,「电商直播与视频号,蕴藏着巨大的机遇。」视频号的相关收入数据,连续出现在今年的三个财季报中。
火星文化&卡思学苑创始人李浩分享的数据是,去年视频号电商一年GMV在1300亿元左右,今年他预计会达到4000亿元。
视频号商业化的迷雾也许并未完全消散,但这一年,至少露出冰山一角,且持续挑战人们的想象空间。
视频号电商,落地这一年
视频号2023年的一个典型变化是,优化分发机制。
分发效率不断提升,也是视频号内容和电商保持增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此前的社交分发为主,变成社交+算法分发。
按照张小龙的理想预期,社交与算法分发的比例应该是3:10。但是目前不论是内容上传量还是标签量,视频号都还不足以达到抖音的规模,所以算法分发的占比还没有达到理想占比,丰富标签和内容也是过去一年视频号的核心工作。
2022年7月中旬,微信宣布一个新动向:上线「视频号小店」。李浩将这个动作视为视频号电商的一个关键节点,也可以理解为,从这时候开始视频号是真的开始干电商了。
理由很简单,视频号小店是在建立统一标准的产品,微盟、有赞等第三方SaaS被出局,就连自己的「微信小商店」也被替代。只有这样,所有用户下单数据才能沉淀到一个产品,才能优化算法分发。
2023年,视频号电商的另一个明显变化是,公私域联动机制在增强。
最早入局视频号的商家,只要有私域,即可起盘,且私域可经营、沉淀和转化效果也不错。也就是说,视频号的准入门槛相对要低。但是无数私域的存在,不利于标签沉淀和算法分发。所以视频号鼓励商家将私域导向公域,同时给商家一定比例的公域配比。
公域的推流也跟视频号广告收入密切相关。今年Q3,腾讯公布的财报中提到,微信的泛内循环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并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微信广告收入,其中就包括了视频号带来的。
2023年,视频号商家生态在不断扩容,久谦中台专家纪要数据显示,去年视频号新增入驻商家25万,以服饰家居、食品生鲜、美妆个护等赛道为主,不过目前各个品类没有出现明显的超头,视频号也没有表现出明显向某个赛道给出流量倾斜的动作。
但是视频号电商的用户画像在这一年有明显变化。
此前视频号电商以45岁+年龄段占比更高,25岁以下的低年龄段占比较少。这些视频号原生用户表现出跟其他电商平台用户完全不同的特征:购物犹豫度低,比价意识低,整体消费力强,退货率低,忠诚度高。现在,算法分发使得30岁上下的年轻用户开始进入视频号电商。
晚点LatePost引用一位微信人士的观察也佐证了这点:视频号在2022年很重要的一个专项任务便是推进用户的年轻化。
腾讯总裁刘炽平在腾讯2023年三季度财报会明确提出,微信用户中还有很大一部分高收入群体不习惯线上购物,将他们转化为电商和直播电商的消费者也将有助于业务的提升。
公域私域联动风向转变
社交+算法的双重分发机制,决定视频号电商与其他电商不同的点在于,私域生态的存在。
过去,自带私域能力的玩家能低成本完成商业化的冷启动。但是今天,出于分发机制优化和商业化的考虑,平台鼓励公私域联动。这已经成为视频号电商的流量模型和运营基础。
所以能看到微信的两个明显动作:
一是今年8月,视频号发布新规「直播间、首页、短视频置顶链接不能加企微」,私域在视频号商业化道路上的权重由此降低,这意味着,过去商家通过直播间、短视频,以引导用户添加企业微信,聚拢一批私域用户进而转化变现的方式失灵。
二是鼓励商家将私域导向公域。而且商家的私域进入直播间,都会带来公域引推流。李浩分享,在无其他变量的情况下,1000私域进入直播间带来的公域推流是200-300人。公域给商家的推流占比,根据用户停留时长、商品点击率、转化率、发言数量等综合数据来定。
卡思咨询给出的一个数据是,内容做得比较好的视频号直播间,私域和公域流量占比能达到2:8,甚至1:9。
这导致一些商家可以在没有私域积累的情况下,纯靠公域起量。
零一数科CEO鉴锋曾公开表示,在他们服务的商家中,60%的品牌靠纯公域起号。东方证券研报也有数据显示,视频号当前公域流量占比达67%。而在2021年末,视频号直播带货中私域占比超过50%。
但是公司域联动有明显的矛盾和弱点。
鉴锋提到,在服务品牌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是,一些品牌积累的私域用户是年轻人,但视频号公域推流过来的人群大多是喜欢另一盘货的中老年群体。也就是说,公私域联动带来的人群画像是两拨人,直播间容易变成大杂烩。
这种情况下,公私域联动就对直播间运营的灵活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直播间私域和公域进来的用户量对比,即时去做切款的动作,并调整相应的直播话术。
除此之外,公私域一般是不同的负责团队,在品牌现有的组织架构里,去做公私域联动的难度也比较大。而对于不同行业品牌的不同产品,它们各自对应的私域用户散落在微信生态中的各个端口,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去做公私域联动,难度系数也天差地别。
对公私域联动的机制,视频号也走得比较纠结。
李浩分析,理想的情况是,商家通过私域导入公域,二者联动下,扶持帮助商家「打造增长飞轮」,但现实情况是,做得排名靠前的,几乎全部是微商和私域能力强大如瑞幸的品牌。
所以从算法规则上,视频号做了一些改变——把商家从私域带进来的用户成交数据做切割剥离。不过是全部切割,还是部分切割,视频号可能也没有完全想清楚。
投流才是终局?
与抖音的强运营导向不同,视频号是产品导向,生态基因的差异决定着视频号和其他平台的不同。
李浩曾在创始人增长课程中提到,抖音的重大变化经常潜藏在运营规则的调整里,而视频号的重大变化往往都在产品调整里,想要做好视频号的基础前提是跟着视频号的产品走,因为每一次调整,都可能隐藏机会红利。
这在理论上不难理解,但落实到实际经营中,商家没有找到一套成熟可复制的方法论,没有路径可循。
有认真经营的商家表示,曾希望通过视频号做私域,但直播做了很久,也没有取得明显的销售业绩,只好放弃。也有商家是流量起不来,连播四天,直播间只进入三十人,而且「只在开播前两分钟进入,后面连播两个小时都不进人」,更有商家不愁流量,但一带货就掉人,不知道如何变现。
成功的商家很理解这些商家的处境。一位做瓷器贸易的商家告诉我们,相比抖音和淘宝,视频号为他带来的销量占比是最高的。一个表现并不是很强的账号,一天都能带货30万,20多个账号加起来,有时候一天也能发出去上千万元的货值。
但他也强调,「视频号不是不好做,是大部分做不来」,在今年4月份起步之前,他也经历了漫长黑暗的起步期,400人在线的直播间,放完两手福利再上正品价,「人都跑完了」,
现在,他自称掌握了平台上不同人群的心态和玩法机制后,一切都变得顺畅了。通过投流玩法做成交,他的账号客单价起步200元。并且,在平时也不需要发短视频预热,「全部是玩直播流量。」
采用大胆投流的玩法,现在已经有品牌在视频号出圈。
典型的是羽绒服品牌鸭鸭,几十个店铺齐上阵的矩阵式打法,鸭鸭借助公域为主、私域为辅的流量策略,以及三种官方工具进行流量投放。在视频号的单场直播,鸭鸭最高做到了超500万元带货业绩。
还有国际美妆大牌YSL圣罗兰,对视频号原生信息流广告投放之后,广告ROI也比之前提升了60%多。
也就是说,与私域打法不再相同的是,视频号公域时代,多了花钱买增长的新选择——付费投流,这能迅速帮助商家放大流量,提高商业效率,也能帮助视频号创造更多广告收入。
今年Q3,腾讯公布的财报中提到,微信的泛内循环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并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微信广告收入,其中就包括了视频号带来的。值得注意的是,今年Q2,视频号的广告收入就超过30亿元人民币。
其实,付费投流之所以能帮助商家渡过冷启动的尴尬期,是因为背后算法分发效率的提升,李浩分析,是因为标签的数量足够多,精度越来越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视频号都在解决标签精准度的问题。
但平台的红利是短暂的,它本质上是一种供需关系失衡所致。正如抖音,平台的流量算法越高效,投放工具越顺手,商家经营的确定性就会变高,但同时相应的红利也就越少,付出的成本也就越大。
千万GMV知识博主、卖货主播和亿级服务商润宇在新榜的采访中清晰地提到,虽然有人吐槽ADQ、微信豆不精准、不好用,但确定性本身就意味着红利的消失。
尽管现在很多商家仍然只是将视频号视作流量补充平台,但同时一些商家也很快意识到,当下要紧的事,是要抓住视频号尚未完善的时间窗口,迅速入场,找机会撬动流量红利。